八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南京外国语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在南京市委党校参加了2016年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大家不仅仔细聆听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莉莉教授所作的“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的报告,还听取了学校初三、高三和国际部上一学年的工作总结,更认真而热烈地讨论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班主任工作规范》三份讨论稿,全体与会教师在深入研讨后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对学校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教师而言,只有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才能在新的征程上与南外同前进共成长。

二十七号上午,在邹正校长的主持下,全体骨干教师仔细聆听了刘莉莉教授的报告。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刘教授不仅尝试着解读南外这所有着民族魂世界情的名校,如何既造就了诸多奥赛金牌得主又培养了像许吉如这样的优秀学生,而且更以她亲自考察和探究的国内外名校为例,从学校的传统到教师的核心素养、从当代的科技发展到教育的跨界创新、从心理韧性到人格的完善,给南外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学习的宝贵财富。她说,一种选择承载着一份责任与使命,一份教育追求折射一种人生境界,她期待着南外能从中国名校走向世界名校!
二十七号下午,在周弋副校长的主持下,沙宣勇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2016届初三取得的辉煌成绩。2016届初三年级中考总分(不算我校外语加试成绩),我校考生达到655分以上的有64人,全年级87.4%的同学中考成绩达到全南京市前30%考生的分数线。
在学科竞赛方面,2016届初三年级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以及“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上皆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回望三年走过的路,沙宣勇老师说,初三年级组始终努力做到:牢记责任与使命,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理清思路与方法,精益求精提高实效;凝聚智慧与力量,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他们会在新初一年级继续努力前行。

宋长杰老师接着向大家介绍了2016届高三年级取得的骄人成绩。2016届学生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4A率高居南京市榜首。南外4A人数359人,4A率85%,人均高考加分4.7分,所有学生均在B等级以上。
2016届高三年级在今年高考中再创佳绩。6名同学高二参加高考被中科大录取;34名同学(含旁听生)高三参加高考,语数外均分在南京市名列前茅;实现了两个100%,即语数外成绩全部在二类本科线以上;选修科目成绩100%全部在B以上。语数外成绩30人在本一以上,选科A+和A占90.3% 。李一鸣、刘子文、刘潇 三位同学,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一鸣同学还以420分的成绩获南京市高考第一名。参加高考的其他31位同学分别被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录取。
2016届共有160名同学保送到国内32所高校。清华、北大录取的外语类保送生,南外占比1/5。连同高考生在内,今年北大、清华共录取我校24人,创近年新高。号称中国 C9大学的国内名校总计录取我校80人。
2016届高三有277人相继被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近百所高校录取。苗芃芃、谢春阳、沈亦飞三位同学冲刺耶鲁大学成功,张若望、赵亮等同学分别被世界顶级名校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工程学院M&T项目、达特茅斯、加州伯克利、威廉姆斯、英国帝国理工、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名校录取。录取学校层次排在国内高中最前列。
宋长杰老师说,2016届高三年级能够取得以上成绩得益于南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导对年级工作的强有力支持、年级组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以及全体老师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

李朱虹老师最后向大家介绍了2015-2016学年南外国际部的情况。
中加班95人,共收到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50份,加拿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296份,英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3份以及澳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1份。其中68名同学被加拿大排名前五的大学录取,其中多名学生获得2000加币的奖学金。美国方面,共有18名学生申请,多名同学被排名前50的院校录取,另有1名学生被美国顶尖的流行音乐殿堂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1名同学被澳洲排名前3的墨尔本大学录取。
中英班和IB班共116人。其中87名同学申请美国的大学,共收获359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其中17名同学被全美排名前30的顶尖院校录取,78人被全美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所常青藤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
14名同学申请英国大学,共收获59份知名大学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其中包括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另外,15名同学们还申请了加拿大和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学,收获38份知名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
李朱虹老师说,根据往届毕业生反馈,国际部出去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国外生活,国际部课程与高校课程可以做到无缝对接。这充分说明我们国际部课程本身的科学性以及我们学校在办学上的坚持:坚持全外教、坚持贯彻课程理念、坚持办学原则(其实有很多学校的国际部根本做不到这几点,办着办着就本土化了)。

在三位老师汇报完工作后,邹正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南外要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中学,为学生自由成长、走向世界奠基。他用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的例子告诉大家,每个教育者都应力求读懂时代,唤醒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我们现在处在后工业时代,应该强调的是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我们的时代精神首先就是关注未来与变革,发挥人的主体精神,“时代需要能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人。”他从自己亲历的国内外名校身上和叶澜、张志勇、于漪、洪兰等诸多资深教育者对教育的言论中想到,应该追求的是学校整体转型,应该提倡“新人素养”,提升学校的生命质感,把“人”找回来,现代型学校是以每个人的发展为教育的至高使命,基础教育的使命是打好生命的底色,教育要唤醒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需要。而面对教师,要提升教师转型发展的自觉。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不是“蜡烛”,而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教师不是“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学生成人的“养正者”,教师不是“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在教师与学科的关系上,教师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者,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者,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得到活的知识,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个性化创造者;在教师与自我关系上,教师是自我选择职业的责任人,教师是要不断自觉提升德行才智的发展者,教师既要个性创造,又要善于主动地在群体合作中发挥、发展个性。正因为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是最直接的施教者,其作用才至关重要,教师要树立起于漪老师所说的“主人”“情人”“高人”的形象,而不是王栋生老师所说的“跪着教书”的形象。

八月二十八号上午,在连凯书记的主持下,由教科室朱善萍主任、教学处陈波主任和学生处吕燕主任分别向全体骨干教师介绍分组讨论的议题:《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要求(讨论稿)》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班主任工作规范(讨论稿)》。全体骨干教师之后分作八组展开了认真而热烈地讨论。下午,在刘前树书记的主持下,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将分组讨论的情况在大会上作汇总交流。老师们对三份讨论稿做了全面、充分而细致地讨论。最后刘书记在作大会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积极讨论的热情、认真细致地琢磨和高屋建瓴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