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校长: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轻松愉快的暑假总是转瞬即逝的,一眨眼,我们就来到了忙碌充实的新学年。这个学年又有许多新同学加入了南外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首先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初一、高一和国际部的新同学,感谢你们选择南外,你们将在这里学习新知,结交新友,自由健康地成长;更祝愿全体师生在南外的青青校园里身心舒展,享受工作和学习的每一天!
新学年伊始,首先想和同学们分享的是上一学年我们取得的好成绩。
中考大捷:初三全体学生的中考总均分获南京市第一,吴楷文同学获得南京市中考总分第一名。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异:4A人数359人,4A率85%,人均高考加4.7分,成绩在南京市排名第一。高三再创佳绩:2015届高三,共有166名同学被国内数十所知名高校保送录取,其中71名同学被中国C9类大学录取,29名同学被北外、上外、广外等知名语言大学录取,其余多名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录取。多名同学在保送考试中名列前茅,赢得各高校的交口称赞。共有295名同学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录取。其中有15人次进入美国常青藤大学。凌宇峰冲刺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成功,王英之杰被耶鲁大学录取,赵雨嫣、施云子被普林斯顿大学全奖录取,施琳、王悦同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2015届共有21名学生参加高考并全部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其中5人进入C9大学,15人达到一本分数线。
本届高三进入清华北大就读的学生共24名,数量居南京市之首,江苏省之前列。
国际部2015届中加国际高中、剑桥国际高中、IB国际文凭课程三个项目共有毕业生210人,除一人推迟申请外,其余均被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知名大学录取,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圣母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等,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
理科竞赛成绩斐然: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大奥赛中,共有26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86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其中有5位同学分别进入数学、物理、化学和信息学的国家冬令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缘于同学们远大的理想信念、严格的自律精神、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也缘于老师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在此,我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也祝愿南外的每一名学子都襟怀远大、奋勇争先,为南外的现在和将来接好每一棒!
我们踏踏实实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卓尔不凡的;但是比前一步更重要的永远是下一步。所以接着我想用两个名人小故事开头,来和大家聊聊新学年学校的新设想。
首先要提到的这个人,至少和百分之七十的同学的娱乐学习活动密切相关,他就是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的传奇人物——乔布斯。乔布斯中断大学学业后,干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儿,其中的一件就是他一度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全情投入,临摹并研究了各种书体,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设计苹果的漂亮字体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不一定听过中村修二这个名字,却一定用着彩屏手机、一定见过色彩缤纷的LED灯饰和几层楼高的超大屏幕电视墙——而这一切,都源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是个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他喜欢理论和逻辑,曾经想要成为一名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然而,他的高中老师告诉他,物理学家是没饭吃的,你还是做一名工程师吧,而且,只要考上大学,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于是,他就成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一名学生。进了大学后,他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他根本无法系统地学到他感兴趣的知识,于是他开始自学物理。毕业后,他留在了本地,进入了一家当时只有200人的化学公司工作,他是这家企业中唯一学电子工程专业的人,负责产品开发。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工作,最终摘得诺奖。一个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热爱并自学物理,进入了化学企业工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听起来似乎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儿!
这两位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人,他们自身的智慧、坚韧固然是成功的主因,但仔细琢磨他们不寻常的经历,我们仍能发现他们成功的另一些秘密。
第一、非功利的学习。乔布斯曾说过:“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前几年,我曾经工作过的金陵中学正值125周年校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为母校题字“初心”,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乔布斯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初学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当下有没有用,都乐于去尝试,去了解。非功利化的学习,能使大脑建立起更多的“树突”,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力更加旺盛。而泯灭了兴趣的学习,即使在短时间内给人带来了利益,也是行而不远,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的。
顺便提一提我两天前看到的新闻:美国数学家发现一种新的不规则的五边形,相互组合后可完全铺满平面,不会出现重叠或有任何空隙。评论认为这项发现相当于在数学领域中寻获了新原子粒子。其实,这一数学上的发现对工程学、晶体学等等方面有更大运用前景。可是当我往下翻阅中国网友的评论时,第一句竟是“搞这种研究的人,是不是闲得发慌”!同学们啊,真希望你们不要当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傻子!
第二、多学科的交叉。交叉学科的最大优势是融合了不同学科范式,推动了以往被专业学科所忽视的领域的研究。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多学科的交叉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将重点投入两项工作。一是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五所高校共同策划了“走向大师”工程。新学期高一学生将通过双向选择进入此工程,每周都将有一次机会走进高校重点(国家)实验室、试验中心,零距离接触大师,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
二是由化学组领衔,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推广真正意义上的“STEM+”教育。所谓STE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s(数学)这四个单词的缩写,STEM教育所培养的是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组成的STEM素养。而“+”的涵义则是将艺术、人文等涵盖其内。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其视为一个学科群,那STEM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无疑是存在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各类科技教育课程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版”的STEM教育。但与STEM教育所体现出的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引领学习、学科交叉融合、知识能力并重的特点来看,我国的科技教育与之仍有不小的差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展“STEM+”教育实践,是希望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自身的学科优势,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同学们,你们身处的时代,充满了机遇,更充满了诱惑。如何认识自己的人生意义,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实在是重大的问题。最后,我想引用龙应台教授的一句话来做新学年赠言。她说:“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开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在往哪里跑。”我希望南外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探出头来看看的意愿;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成为有能力驾驭方向盘的好司机!
谢谢大家!

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宋:我是初一8班的宋天悦
陈:我是初一班的陈瑞阳。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作为南外的新生代表发言。
宋: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从心出发》。
陈:南外——这所位于北京东路上的学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这个城市所有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国。
宋:家长告诉我们:只要你能走进南外,就意味着你是百里挑一的优秀孩子,这将是对你莫大的肯定;
陈: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你走进南外,就可以享受更多高端大气的课程,跳出应试,具有更国际化的视野;
宋:学长、学姐告我们:南外有着全市最好的食堂,童话般的毕业舞会。在南外,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做最优秀的自己……这一切都让我心动,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会对美好充满了向往,而这一份向往恰恰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动力。
陈:就是带着这么一份好奇和憧憬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学前教育。
宋: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走进校园,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很新鲜
陈:有硕大的操场,藏书繁多的图书馆,还有小资情调的木桌椅,颇为幽静的长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我想说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付出十分的努力,这将是一条艰辛的路。
宋:记得,我小学的班主任曾送给我这样一句话:“容易,绝不是值得庆幸的事,难,才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我很喜欢这句话,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语言,但却给了我内心以力量。
陈:在我们的成长路上,希望与压力一定是并存的,快乐与痛苦也一定是齐在的,这句话教会了我用平常心来对待一切困难,时刻保有积极向上的热情,踏实而认真地学习态度,不骄不躁,不轻言放弃,就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
宋:是啊,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带着微笑,带着一颗善良之心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并且不断向学长学姐们学习,我们一定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合:南外,我们来了!谢谢大家!


邹校长给吴楷文颁发周恩来奖学金特别奖2000元
吴楷文:大家好,我是高一一班的吴楷文。很高兴新学期又回到了南外,继续着我的南外梦。回望初中三年,南外给予了我很多我受用至今的财富。
首先,南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人受益匪浅。记得初一刚进校时就被学生会竞选的大阵仗吓到过,之后无论是艺术节英语节还是体育节,一年四季总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刚开始的我对此还有些无所适从,但在南外,永远都不缺少机会和挑战,找到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抓住机会、接受挑战。到后来,我看到了艺术节上舞蹈话剧的流光溢彩,体育节上同学们的飒爽英姿,也跃跃欲试想去尝试一番。参加五花八门的活动固然会占用部分学习时间,但大家仍然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得到的比放弃的要多出许多。在参加活动中,不仅能结识好朋友,更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我还记得初二时和健美操队的小伙伴们互相打趣打气时的时光,也还记得一次性准备两个主持时开始的崩溃和后来的成长。不得不说,是因为南外,我才有了这么美好的记忆。
其次,在南外的三年,我不仅学到了文理科知识,更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文理科知识也许之后会淡忘,但提高的能力却是打下了深深地烙印。在课前演讲中,我学到了演讲的能力。一次又一次的演讲,让我不仅知道了如何面对听众时不怯场,也学会了随机应变的技巧。在初三一年忙碌的学习中,我知道了“效率”二字的重要。繁重的任务,越来越少的睡眠时间,都在提醒我,排除身边的各种干扰,专注地做一件事,争取提高自己的效率。在初一初二的各种活动中,我也学会了组织各项活动的能力。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想出最有吸引力的活动方案,如何调动大家积极性、把零散的跟人变成集体,无不需要认真揣摩。是因为南外,我才学到了这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南外的老师和同学也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人。这里,老师就像同学,课上一本正经传授知识,课下嬉戏打闹玩成一片。
这里,同学就像老师,有时能很快教会其他同学题目,有时会各抒己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南外,人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人人都是榜样,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伙伴陪伴在身边三年,也算是一件幸事。
初中三年,南外让我学会了接受挑战,展示出最好的自己。希望新学期,所有同学都能带着南外给予我们的财富,去实现一个更充实、更美好的南外梦!谢谢!
黄鸣阳个人简介
黄鸣阳,男,汉族,中共党员,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2008年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理科实验班,2011年保送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3年组建“长空”无人机团队入选国家首批百支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因科技创新成果当选江苏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黄鸣阳: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2011届南外毕业生——黄鸣阳,很荣幸参加今年开学典礼,和学弟学妹们聊聊我在追逐航空梦想的心路历程。近日,首都搞了个大新闻叫“抗战阅兵预演”,空中飞机编队美哭朋友圈,女同学们纷纷表态要嫁给兵哥哥。2015年9月3日,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将在列装后首次参阅,述说着我国人民的航空梦和强军梦。
我心潮澎湃,思绪不禁回到若干年前。小学的我特别喜欢钻研些“新”东西:把电机螺旋桨装到风筝上,还没上天就被搅得千疮百孔;为遥控赛车设计一对机翼,从二楼窗户飞驰而出摔得粉碎。我折腾着各种物品,就为了找些“新玩法”。父亲给了我建议:“要坚持创新之路,就一定要心怀梦想”。而当时南外就是我和身边所有同学的梦想,我向着无限憧憬的南外发起了冲击。一番努力后,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南外人,并在第一次数学竞赛中取得南京市第一名成绩,心里还有些小激动呢。但是,我随后就发现身边高手林立,同学们都在疯狂地提高知识水平;进入高中理科实验班后,更是在同学们谈笑风生对待的学习中感到自己还是太简单了。绝望的我曾一度怀疑:“什么是梦想,是不是只能做梦想想?”然而,老师们从未放弃过班上任何一位学生,认真授课之余言传身教帮助我们度过身边的困扰。班主任邓佳老师帮助我分析了自己:我想学工科,我想在中国大环境下继续成长。就这样,我保送至南航,学习设计飞行器这项真正的国之重器。
我在进入大学后发现:不光语言专业,南外人在各行各业都是优秀的。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将踏实、奋进等品质深深烙在我们身体里。我作为一名工科男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组建团队探索新型飞行器,四年学习、八个国家级奖项、十四个工程项目、六十余位合作伙伴,记录了我的成长。同时,南外培养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让我们在江苏学生中独树一帜,国内最优秀大学生比拼的舞台上,我们就是创新创业等各个类别的佼佼者。雄关漫道真如铁,我的航空梦想刚刚起航。我会牢记南外母校的教诲,在科技领先的地方勤奋学习,然后回到在这片生养了我的土地上,努力寻找着报效祖国的机会,感悟着咱们南外人的“中国灵魂,世界胸怀”。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抵达禄口机场之际,我遇到了好些对航空感兴趣的南外学子,体会到了学弟学妹们的创新思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祝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越飞越高。
最后,感谢母校,感恩师长,我会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懈努力,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南外人而奋斗终生,谢谢。
李春秋: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首先我想跟大家聊几个假期前后发生的事情:
大家都吃过瓠子吧,瓠子有苦瓠子和甜瓠子之分,苦瓠子是不能吃的。暑假期间我买菜就买到了一个苦的瓠子。我儿子今年四岁,是最好玩和最好问的年龄,他就拿着那个苦瓠子玩,冷不丁的他问了我句:为什么有的瓠子是苦的?
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多次遇到过苦瓠子,但是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问倒了。
为此,我就查找了一些资料,最终得到了答案。瓠子之所以有苦味,是瓠子在结瓜过程中瓜藤被踩烂,瓠子出于自我保护,分泌了一种叫碱糖甙(dai音)毒素,这样结出的瓠子就发苦了,苦瓠子是不能吃的,误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第二个事情是,第 56 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7月4日至16日在泰国举行。美国以185分,夺得冠军,中国以181分屈居亚军。这是美国时隔21年再度夺冠。而在此期间,第一名获得者通常是中国。并且这次美国队6名队员中有两个华裔。
第三个事情,近日,一部以中式教育走入英国课堂实验为内容的纪录片走红,我们学校的李爱云老师也参与到了其中。
这是一场以成绩定胜负的中英教育PK,最终以中式教育完胜收场。
第四个事情是,九月三日,我国将在北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
现在,我们把这四个事情理一理,首先我们先从阅兵式说起,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我们国家经历了屈辱、解放和高速发展三个过程,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阅兵式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现我们在过去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虽然自力更生,但也有很多的“借鉴”,山寨、盗版等词汇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提高,要想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借鉴”已经不行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谈创新。他说,转方式调结构,首先是创新驱动,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所迫切需要的!
然而,在创新型人才方面,我们国家目前是非常缺乏的。
从数学奥林匹克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我们华夏儿女的创新能力在天赋上应该是有优势的,你看,我们黄种人数学竞赛常年第一,就算偶尔得了第二,第一也有三分之一的队员是我们华人。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天赋很好,那么为什么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却很难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是不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太过辛苦,透支了我们发展的潜力呢?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中英教育对比那个纪录片上来。这个纪录片被指有作秀之嫌,这部纪录片未能展示英国教育全貌。
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差距很大,据英国某顶级私立中学的一个教学主任说,要想进入私立学校,孩子从六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这些私立中学,聚集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了牛津、剑桥每年录取学生中的50%,而未来,他们将成为社会精英人才,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站在世界某些行业的最前沿,成为推动英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既然不是基础教育过于辛苦的缘故,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腾讯今日话题,对中英教育对比有这样一段评析:中国学生虽然看起来很勤奋,但思维存在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中国学生是“考试机器”,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独立思考、批判精神。
我们台下各位,应该是中国的7%,我们甚至从四岁、五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最终才站在了这里。这么看来,我们要想最终成为创新型人才,就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主主动、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把学习仅仅局限于书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勇于探索,坚持不懈!进而在若干年之后,你们能真正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前两天南京大学的谈校长,来我校做了报告,他列举了优秀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就是其中重要的几条,并重点强调了批判性思维。
学校为大家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比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陆续建成的各种实验室,以及和在宁知名高校合作的走向大师工程等等,大家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些平台,培养、锻炼自己,全面发展自己,并最终担当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现在,让我们回到“为什么有的瓠子是苦的”这个事情上来,对不起各位,我骗了大家,其实我只是想做个测试。如果你对随便踩几脚就可以把一个瓠子给踩苦的说法深信不疑,那么我只能说你缺乏批判精神,虽然我的那个解释“瓠子出于自我保护,分泌了一种叫碱糖甙(dai音)毒素的植物霉素”,听上去很高大上。
那么为什么有的瓠子是苦的呢?如果你真想知道的话,就自己去探索,也许你做了,你就是中国下一个的袁隆平。
在本次发言的最后,我想以袁隆平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束:“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谢谢!
、
刘书记宣读上学期市、校先进班级名单

校先进班级颁奖

校先进班级颁奖

校先进班级颁奖

校先进班级颁奖

邹校长给上学期周恩来班颁奖

五星社团表彰

刘前树书记、周弋副校长与优秀校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