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
发布时间: 2009-04-01 浏览次数: 272

                                                                   高二(6)班  周冠宇

        没有人问过这飘荡了千年的孤烟到底是谁升起的。懂一点诗的人都不会去问这样的问题,人们宁可在心中保有这一丁点的神秘,去呵护那一缕青烟,那一份流淌了千年的深情。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想必在王维之前,早有千千万万的武将文人无意中睹见了这一番壮景。王维作为一个后来者,驻马远眺,惊见此景,一时间心潮澎湃,口占一联,集天地大成于一己之身,终将这壮景传承了千年,更和着那塞北的流沙,注入了你与我的血液之中。
        大漠!燕山!时光倒转回王维劳军前的一千年。汉军分兵两路,出塞远征。黄沙漫漫,金甲既穿,风呼云卷,天日难见。在西路,年轻的霍去病带着他的军队穿行在茫茫天地之间。几天几夜的跋涉,尽是在流沙中摸爬滚打。甚至连特意为远征训练的战马,也有脱缰而亡的。眼见着自己带出来的三万精骑即将困死在这无边的沙漠中,霍去病猛地抓起一把流沙攥在手心里,怨恨地揉捏着,任细细的碎粉随着狂风盘旋、上升……他眼里看不见一丝的光芒--他不想让陛下对他失望,他要证明自己不是靠裙带关系当上统帅,他要在这茫茫戈壁里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伟业!可是,这无尽的风沙呀,竟然阻挡了年少英雄的扬威之路。他感叹:岂非天意哉!就在他几近绝望之时,风沙消停了下来。在经历了那些暗无天日的折磨之后,终于地,汉军又见到了久违的落日。远处一缕青烟缓缓升起。无风,青烟直上九天。“是匈奴的营地吧?”霍去病猜测,“骑兵,准备出击!”多日来的磨难与怨气在这一刻化成了无尽的力量,年轻的大汉将军率领着与他同样年轻的精锐骑兵向着青烟升起的方向冲去……残阳如血,为国死战。年轻的霍去病让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记得如此响亮,时隔千年,仍然铿锵作响。战已息,烟未灭;人已去,志犹存。敢问大漠孤烟为谁而直?非大汉骠骑将军莫属也。
        其后一百年,一抹胭脂红横贯了同一片大漠。她的目的地,就是那个一百年前被打败了的部落--匈奴。无情的风沙遮挡不了昭君如玉的容颜,她行走在北国的茫茫暮色中,便成了一切无生命中的唯一活力。她是天之娇,地之魂,照亮了黑暗,驱散了阴霾。她吸收了世间的哀伤,独自揣测未来的命运,把未知留给了自己,把安定留给了身后的那片土地。“停下!”昭君忽然下令,她挽起了车帘,轻轻揭开了用来遮挡风沙的面纱。呈现在她面前的,是与一百年前同样的壮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她,一个身居宫闱的弱女子,怎见过这样壮丽的景色?她震撼了: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广大,而我,竟是如此的渺小!昭君轻轻抱起与她相依为命的琵琶,信手低眉,向着那青烟袅袅处,弹出了一曲响遏行云的《出塞曲》。这一曲,让那些埋入黄沙的忠骨都为这个来自南边的弱女子赞叹有加,更让那些深居宫中的伪君子们惭愧不已。一曲奏罢,昭君头也不回,复入车内,只对马夫道一声:“走!”于是,这一抹胭脂红便跟着天空中盘旋着胡鹰向着塞北,向着青烟升起的地方飘去……红颜逝,日未落;胭脂褪,石尚红。敢问长河落日为谁而圆?非巾帼昭君莫属也。
        时间回到大诗人王维的年代。开元盛世的繁荣早已被甩在了身后,诗人离长安越来越远了。雁鸣声声,鸣不尽诗人心中的酸楚;车轮滚滚,滚不掉诗人失意的苦闷。不知陛下此时在做什么呢?是否还在听那李林甫满口胡言?是否想起了我这个远赴塞北的小官?是否将子寿兄迁回宰相之位?唉,不想也罢……恍惚间,诗人眼前忽然铺陈出一片奇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诗人心中百感交集--失意、愤懑、酸楚、牵挂、抱负、豪情……统统涌上心头:天地之大,壮景之美,岂容我一介书生自怨自艾!诗人毕竟是诗人,蘸着胸腔中喷薄欲出的豪情壮志,口占一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刻,王维的一生达到了顶峰,因为这一句,他的名字被刻在了五千年历史的丰碑上。
        那一片大漠,那一缕青烟,那一条大河,那一轮落日,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你和我,也在被这历史的洪流改变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景此情,融入了你我,也融入了这苦难民族的灵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