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10)班 朱静昱
"快……喊阿姨好呀!"妈妈嗔怪道。
"哦,阿姨好……"我总有一丝不情愿。
每天清晨,这两句话都会在我与邻居家的两扇门之间传递。尽管妈妈总是压着嗓子,我也总是低声扭捏,可那微弱得似蚊蝇哼叫的含混也总会在我心底激起波澜。一切都是因为那个陌生人。
她是我的邻居--一个五十开外的妇女。在我眼中,她终日都与一条布满油渍的围裙做伴,一种本能的嫌恶让我总是尝试着躲开她。也许是我回家比较晚的缘故吧,每次我能遇见她,无非是在暮色四合或天色未亮之时。我一向不爱和人说话,挤了几小时的公车回到家中自然也疲惫得很。因而,上学以后的几年,与邻居们在楼道中的擦身都会死寂地消逝,我也曾试图和他们问一声好,可话到嘴边,还是欲言又止了。

一切就这样随着光阴的蹉跎而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
"你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孤傲了,好像谁都不愿理睬似的!"
是隔壁那个女人对我妈妈说的,渐渐地,楼上的叔叔、爷爷、婶婶们,他们对妈妈说的话语我也都听闻了。那天晚上,妈妈正式跟我交谈此事,我对她发了火,说自己和那些人又不认识,干什么要费力气打招呼呢?妈妈没再说什么。
又过了几天,适逢妈妈在医院整夜照看已逾胃癌晚期的爸爸。在外上课的我一个人回家。深夜里的街道,风雨交加。我并没有感觉到冷,也未尝觉得孤独,一路上时不时地告诉自己,此刻我的勇气是对这个遭受灾难的家最好的支持。我就这样抵御刺骨的寒风,驱走侵蚀心底的孤独。可当我走到家门口,将手朝放钥匙的口袋伸去,却摸了一个空,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来了。没有手机我无法和妈妈联络,又丢了钥匙,该怎么办?
……
越是着急,就哭得越放肆了……我隐约感觉到整个楼道都弥漫着我的悲伤与焦急,可我仍止不住哭泣。
这时,一扇门开了,我不想让人看到我哭,便赶忙止住嚎啕,哽咽仍停不住。我发现自己已跌坐在地上,想扶着墙爬起,一只手却伸过来了:
"怎么了,姑娘?我可以帮你些什么?"原来是那个背后说我的"围裙"。
"阿姨好……"我条件反射似的,无奈地挤出这句带着哭腔的招呼。
我没有透过朦胧的眼看"围裙",却发现自己已被她从身后拉起。
"进门吧孩子,什么都别说了,看你这样子,阿姨全明白了……"
无意中我被一只热乎乎的手拖进了陌生的门。
这时我才懂得,原来阻隔心灵距离的不是邻里间一扇扇的门,一直以来关闭着的是我心里的门。
从此以后,我对每位邻居都会微笑地说一声"你好"。
成亚青老师点评:这是一篇以"门"为话题的课堂作文。遇见熟悉而陌生的邻居是公寓生活的常态,"我"起初的不情愿最终被其真诚所替代。本文欲扬先抑,刻画的是对门的"围裙";抒写"我"特殊际遇中的感悟:敞开心灵之门,就能感知生活中的热情,而非一片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