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在黄昏之前
发布时间: 2009-02-09 浏览次数: 445

     看完《人到中年》已经很久了,一天中午,坐下来又看了一遍,特别有感觉。很多时候,就像喝“铁观音”,第一次总是感觉没有什么滋味,可是经常无意间喝一口,会突发地有感觉,至少对于我这个人是这样的。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没有个确切的事业目标。但在文革前后的那些知青,他们只有一个目标: 建设我们的祖国。他们非常单纯,而且每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们为国家付出的一生,任劳任怨,在第一线上,昼夜奋斗,他们把心血和时间都献给了这个国家。发展需要他们,未来需要他们,可是他们中有些人得到的待遇又是令人不可以理解的。在文革前后,政治气氛异常浓烈。思想,行为都被政治因素所牵制着。《人到中年》里面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陆文婷,《人到中年》的女主角。故事开始,谌容就狠心的把这位善良的女士写在了生死一线上。我认为她写的太柔和,没有什么感情的苦涩,感性的冲动,带来的只是陆文婷的丈夫傅家杰的单独缠绵和对于她的挚友-姜亚芬,离别前的漠然中有点苦涩。但是这种开始是非常成功的,没有任何背景和故事,如何去感动?淡淡的,简单的几句问候,节奏很慢,似乎对于彼此已经心照不宣。
       故事立即进入了倒序,在手术台前,姜亚芬和陆文婷有一段告白,姜亚芬就要和她的丈夫去加拿大了。或许对于她在那个时代,只有一个患难与共的朋友是平常的。对于陆文婷来说,姜亚芬很快就得离开了,她是伤心欲绝的。文中有段精彩的描写:“姜亚芬走了,陆文婷退身到墙边,用手扶着白色瓷砖镶嵌的冰冷的墙壁,站了好一阵,才一步一步走到更衣室。她记得,她是换了衣服的,是那件灰色的布上衣。她记得她走出医院的大门,几乎已经走进了那条小胡同,已经望见了家门口。可是忽然,她觉得疲劳,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极度的疲劳。这疲劳从头到脚震动着她,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了,小胡同忽然变长了,家门口忽然变远了,她觉得永远也走不到了。”陆文婷是“退”到“白色”“冰冷”的墙上。衣服是“灰色”的。她感觉的是“极度”的疲劳,家门口看到了,却“忽然”变远了,她觉得“永远”走不动了。正是因为陆文婷每天工作的极度的疲劳。再加上这次内心上的打击,她倒下了。但是对于一个快要到中年的人来说,生命意识是强盛的。
       故事再次的倒叙到了陆文婷和傅家杰结婚的前夕,交代了陆文婷是个茕茕孑立的少女。但爱情往往眷顾那些忽视它的人,爱情自然地闯进了她宁静的生活中。他们在北海边欣赏着美景,这对于陆文婷来说是第一次爱情,她有点慌恐。大雪纷飞,他们俩又是靠的那么近,她即使是羞涩,也无法抗拒爱情。爱情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依赖中有种温暖,拥抱中有种甜蜜。他们俩就是那样的,很不像现在的人,爱情都掺杂进很多社会性因素,或许我都不该称他们为“爱情”。在这个时候,傅家杰念了匈牙利人裴多菲的一首诗。这首诗,我认为就是他们俩的感情世界,两个字形容“纯洁”。
       婚后,陆文婷和傅家杰有两个孩子。就是在距离陆文婷进医学院的18年后。陆文婷接受了给焦成思的手术。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医院和别的的单位不一样,等级森严,而陆文婷不是眼科主任,却要给部长级的人物做手术,如果做不好,可是连饭碗都没有的。推荐陆文婷的是孙逸民主任,赵院长也非常赞同。因为陆文婷的手术做得实在是太好了,并且她做事从来都是兢兢业业。陆文婷不是共产党员,她的家庭政治情况不好,所以她没有荣升。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没有好的政治背景,手术做得就算你独一无二,升官也是别想的。家庭的温馨和朋友的支持对于一个在事业上没有发展的陆文婷则显得更重要了。陆文婷从来都没有因为事业上没有发展而懈怠工作分毫。陆文婷真的是在为天下的眼疾患者而付出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找口饭吃,在单位混个工作。若是那样,凭借着陆大夫的手艺,早就跳槽了。可是她就是那样一个人,家务劳累,工作辛苦,她不说。她朝着这些借口鄙视。在精神层面上,她坚强无比。
       焦部长的夫人,秦波。她具体向赵院长询问了陆文婷的情况之后,对赵院长不大客气地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恕我直言,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夫来给焦部长动手术,这,是不是有些考虑不周……”她搬出了政治层面,去否定了陆文婷,她很不满意。但是焦成思却很生气:“秦波,你说些什么?听医院安排嘛!谁做不都一样。”在焦成思做手术之前,秦波再三与陆文婷沟通,生怕出了什么乱子,因为她只是粗浅地相信权威或者地位。陆文婷她自己也知道这种高干家庭是封建的,她并没有太介意秦波对她的种种看法,她认为在手术台前的人只有一种身份-病人。
    在文革的时候焦成思也是做过白内障手术的,只不过当时有造反派在手术中传进来,医生不得不把口子缝上。这次手术刚要开始的时候,陆文婷说的一句话让焦成思分出了她就是当时的医生。
"我们开始了。你不要紧张。先给你打麻药,这样,你的眼睛就没什么感觉。一会儿手术就做完了。"
"等一等!"
"陆文婷,我上次这只眼睛,就是你做的手术吧?" "是你,是你,一定是你!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声调语气都一样!"
       陆文婷早就知道她从前给焦成思做过手术,她为什么不说出来呢?因为她认为没有必要说出来,与她的工作无关,这就是一个医生的信念,只为她的工作,其它的又与她有什么关系。一些人的看法,家庭的忙碌,丈夫的事业,朋友的离去,在那张手术台前全成了泡沫。我很是佩服谌容能把一位医生写的若此传神。在工作之后的情感与在工作中的态度对比之下,“公而忘私”都不能形容她了。她不喜欢任何一块“敲门砖”,她不在乎任何荣誉,只有干出实际的成绩,才是她所希望。
    完成了手术,她倒下了。秦波知道了陆文婷就是以前那个给焦成思做过手术的医生,大改常态。她对陆文婷非常关心,特别是她在病床上的情况。佳佳是陆文婷的女儿,正等她回家给她扎辫子。圆圆是她的儿子,还等一双白球鞋。家杰,在她旁边守候着,依然念着那首裴多菲的诗。姜亚芬,已经登机了,留了一封信,她是想念文婷的。所有的,所有的感情回来了。不像是开头有的淡淡的忧伤,现在浓烈的惋惜,渴望中有点恐惧。一位好医生,一位好学生,一位好老婆,一个好人。就这样躺在床上。
    她终于在希望中醒来了,她即将恢复健康。可是我想她的身体很可能又要因为事业和家务而累垮。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需要承受的太多了,无奈也太多了。生死一线,几年离索,或者是辛苦伏案。他们有苦,能说吗?季羡林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承上启下。的确,我说的激进一点,这就是一个人的“使命”。
    在我们现在这个喧闹的社会,何不静下心来,喝杯茶。何不慢慢地坐下,看本书。何必为世俗之事而劳神苦思。政治地位,经济财富,文化修养。。。。。。这些是真名,还是虚假?至少在我看来,只有坚持你的信念,何必在乎其它。在信念中,寻找一点点感动,为它奋斗,为它流泪甚至是牺牲,都是值得的。落叶从都不知道下落的地点,河流从来都不问家在何方,它们只是落在那个点上,奔向那个方向。少点名利之心,多去做点你坚持的事情。其实,那样,时间会过得很快,转瞬,灯火已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