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和平教育:江苏省示范性育人模式研创项目调研活动在南外举行

发布者:教科室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51


20251023日,江苏省教育学会的专家一行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围绕江苏省示范性育人模式研创项目——“和平教育:培养国际视野下的和平公民”,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活动。

当天上午,专家们抵达南外南部新城校区,在学校相关领导及项目组成员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项目的实践环境。随后,大家移步会议室,认真听取了项目进展的详细汇报,并与项目团队展开交流、提出指导建议。

项目主持人尚媛媛老师系统汇报了项目推进情况与最新进展。她以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的和平教育课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课程的开发背景、设计原则与教学目标,细致梳理了现有的几大主题板块,并阐释了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与评价方式。汇报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石艺凝老师还以一节短篇小说阅读课为例,生动展示了和平教育理念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融入。最后,尚老师也总结了项目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研创计划。

汇报结束后,专家们对项目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江苏省教育学会朱卫国会长建议项目组深入思考和平课程在南外的定位问题——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还是面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他指出,这一定位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江苏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办公室吴兆虎主任则强调,项目团队应进一步明确和平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具体影响,以便更有效地评估教学成效,优化教学内容与策略。

江苏省教育学会顾春明秘书长结合项目实际,提出了三条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建议:第一,建议项目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平”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以此为指引推进中学阶段的和平教育;第二,“和平学”内容广博,在中学阶段的实践中需合理取舍,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教育不只限于课堂,其价值观将渗透至人生的方方面面;第三,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估课程整体效果,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成果,推动课程持续改进。江苏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学术部陶圣琴主任同样认为,项目中的和平教育课程目标有待进一步细化,并建议对项目名称的表述进行斟酌,以更贴合中学阶段教育实际。

总体而言,专家们对本项目寄予厚望,一致认为该项目支撑下的和平课程应逐步实现从校本课程到中学通用课程、再到可推广的独立课程的发展路径,推动其从选修走向必修,从符合校内标准到达到全国标准,真正释放和平教育在中学阶段的潜力。

在专家点评后,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和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外国语学校连凯副校长分别发言,表达了学校对本项目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鼓励初高中协同推进,为课程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支持项目组教师在校内外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持续扩大项目影响力。

活动最后,尚媛媛老师及项目核心成员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动态调整。他们相信,和平教育必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善意的种子,助力他们成长为有行动力、有责任感的和平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