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保送生·张颢泷:引路人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0


姓名:张颢泷

保送学校:北京大学


三年前的一个深夜,我和爸爸妈妈坐在床边,一起待了很久很久。我面露纠结的神情,而我的父母则用他们充满鼓励与温情的目光和言语支持我的任何选择。那时的我正站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路口:一条路让我在高中留在南外,另一条则将我带向南师附中。我早已不记得我们当时究竟谈论了些什么——那都是些理性的计算、精细的对比——我唯一还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是当时我内心中激荡着的一种强烈而不可言说的情感。后来我才发觉,那是对南外的留恋。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南外的认可让我最终选择留了下来。回望过去,我很感激我的这次决定。

从成绩的角度来说,南外人才济济,学习环境优越,每条升学路径都成绩斐然。但是评价一所学校如果只关注分数与结果而忽略提升的过程,虽然并不能以此便下定论说这是教育的失败,那也未免是教育的遗憾。南外所给予我的成长路径,不是局限于学习本身的能力提升,而是通过全方位的锻炼,最终惠及成绩和升学。

小学时,我性格极其内向,从来没有想过除了面对书本之外还能有什么方式去学习与生活,然而这一切都被南外改变。南外在我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她教会了我如何通过广泛的实践超越书本,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进而释放自我。

我从初中到高中的成绩虽然在刚进入初中时曾有所波动,但基本上都名列年级前二三十,这与我平日里认真学习当然有关,但还要归功于南外所提供的多样教育方式。那些课本之外的学习经历最终反哺了我的学业。

这种教育离不开南外的老师们。他们不是严肃刻板的老先生,而是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充满活力和思想的人。下课时和我们热火朝天地聊天、向我们介绍他们有关生活方方面面新颖而深刻的思考等等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我在高中时还曾被物理姚老师信任地任命为她的“物理小助教”,每周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节课为同学们讲解高难度的题目。这样“让同学教同学”的方式不仅仅激发了全班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让我通过一种集思考、表达、讨论为一体的更加综合的方式对于我所讲述的知识点和题型有了深刻的理解,完全胜过日常做题的收获(著名的“费曼学习法”便是如此)。在这种新型的“寓学于教”中,我发现了我对于在思考和表达的热爱,这份热爱也驱使着我参加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并获得极佳的成绩。

这种教育还离不开南外的教学设计。南外向来都秉持着“全面发展、自由成长”的教育理念,也由此设计出许多锻炼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环节。课前演讲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广泛存在于初高中的几乎所有学科中,让我们有机会向同学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艺术节和外语节更是南外的标准传统,我们排演节目,展现自我。这样的活动的好处除了老生常谈的“有助于孩子锻炼社交智慧”和“提升口头表达,更加落落大方”之外,也是属于我们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常常要为准备一次演讲或撰写一个剧本自主学习许多知识,它们横跨文理,丰富多样,极大的开拓了我的视野。比如我曾在一次英语演讲中分享了我克服内心恐惧的一次经历,为此我专门学习了许多心理学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同学们。更巧的是这些“高大上”的知识还为我日后的语文作文添砖加瓦。

这种教育更离不开南外这个平台本身。南外汇集了无数身怀绝技的同学们,它们或是竞赛天才,或是文艺高手,或具有领袖气质,从初中开始我身边的同学们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开朗活泼的同学们让我逐渐走出纯粹的内倾思维,更多的参与到讨论和活动中去;精通某个学科的学霸同学热情为我答疑解惑,有时我们也就某个知识点或题目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我们身边聚集起一堆饶有兴致的同学们;出国的同学们也让我在交流中收获全新的视角,对于更加广阔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我没有遇到这群同学,我的学习与生活一定会失去现有的光泽。当然,于我而言南外为我提供的最重要的平台还是保送这条升学路径,让我得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很多时候只有知道有可能办成大事,人的潜能才会被最充分地激发出来。在准备保送的过程中,我的知识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我了解了许多德国文史哲有关的内容以及语文数学知识;我的表达能力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更上一层楼,最终在面试时让北大的教授也不禁赞赏。

南外是我的引路人,她引导我找到了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她给予了我宝贵的实践经验,她也将我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回忆这六年的旅途,虽然我遗憾的发现我少年时代的回忆已经模糊,如同破碎的光影在脑海中跃动,但在那些留存下来的珍贵记忆中,我总是能发现南外的身影——她陪伴了我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当光阴化为光影,当我已登上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山顶,回望过往,唯有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