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保送生·徐澜新:平凡之路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0


姓名:徐澜新

保送学校:北京大学


摘一摘:我今年十八岁。三分之一的人生和几乎全部青春岁月倾注在同一个地点:南外。

第一次接触到它时我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在垫不起来的排球和沾满泪水的数学试卷间偶然抬起头,叮咚!接收到一个高耸入云的词汇。我有限的认知和猖獗的想象力以班主任的口吻而非叙述为基石织成一座智识的乐园。本来可望而不可及,但我天生的好胜本能催动着自己,哭喊着要到灯塔去,到灯塔去!

回忆中的冲外路程,仍然不甚美好,我隔着时间心疼当时平凡到不抱期待的自己,由衷敬佩她竟未放弃。超线进榜!自此,南外的形象开始钙质化,生长出骨骼和血肉。初中三年时光流逝的速度突然变慢,无可救药的自我意识过剩把白天黑夜都无限拉长,赋予我短暂的情绪化永生。我感知他人的存在。第一次遇到衣服上印着电影镜头的女孩,第一次知道人可以博览群书到令人肃然起敬。成绩不提,就品味而言我仍然平凡,我并不因此感到困扰。善良柔软的语文老师用爱拥抱我每一篇自说自话的随笔,英语老师令人望而生畏,音量也足以把一切单词镌刻在脑海中。我至今都没再见过这么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啧啧称奇。我还记得距离中考一个月的下午,我和同学坐在操场上吃冰淇淋,她答应教会我平面几何:她早早脱产,满可以拒绝或者至少再要一个甜筒。温柔的光芒笼罩着这三年的回忆,回过头去已经丢掉琐屑的情绪碎片,剩下一片完整的感激。

中考后进入理科实验班——我没有理科天赋。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座位安排,同桌是某学校曾经的年级第一,前座一模到中考的两个月时间内提高了两百分,中考成绩与我持平。他们的陪伴很令人怀念:我们形成某种共生体系,我负责记笔记,他们则负责在我看不懂自己的笔记时向我解释。理科班的班风美好,学习氛围浓厚。我看着身边人轻松写意地一鸣惊人,又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在任何环境都平凡。我开始觉得这是我的天赋。连人格测试都告诉我:你的人格在人群中占比最高,又有老师和同学的悉心陪伴,适合踏踏实实的努力。为什么不?

物理开始变成一种折磨,我痛哭流涕地转至文科班,离开好友,和她抱头痛哭如同生离死别。政治和历史构建相对灵活的学习节奏,我多出大把时间用来泡在图书馆,后来这对我很有用。出国生分流后大家变得更加紧张易碎,所以政治老师打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的名号带我们看樱花,糖葫芦让大家变得甜甜的,不过还是易碎,好像麦芽糖。数学老师很亲切,在我交错的生物作业里留下粉色小纸条:这个改不了。记忆自我的美化下一切都变成酸涩而美好的汁水从指缝流过,选择性跳过很多并不甘美的片段:在美貌惊人的老师的提问下溃不成军,擅长的学科令人愤慨的背叛,昏天黑地中听到起床铃,弹起,愤怒地扔开被子再叠起。成堆的笔记试卷长出狗耳朵,疲惫的狗很想趴在上面享受真正的午睡,但是课代表搬来数学作业:只好作罢。我知道自己处于低迷的幸福中,于是很平凡地整理心情:什么都不想。

南外送给我第一份实质性的礼物:保送资格。随后是更加不轻松的暑假,因为明晰了方向也因为隐隐有了期待。校荐资格考数学难得耸人听闻,考完和出分当天都迎接了我悲愤的泪水,好在我苔藓般的求生欲咬紧了中等偏上,加之语文外语缓冲,排名堪堪下落一名。梦也开始具体化,很清晰地在眼前铺开又变得简洁:北京大学。高一时我提到这个名词,口感脆爽到弹了牙齿,现在终于可以勇敢地品尝其鲜美。北大保送考集齐各路障碍且变幻无常,我们像溺水者一样抱着文集当浮标,勉勉强强不被任务淹没。老师把我们领到小教室,悉心用经验和情感浇灌我们,告诉我们发不发芽都很棒。善良的年级第一组织起面试小组,我们变着法子搜刮诡异的问法相互折磨,然后在总结环节投入双倍感情相互鼓励。我在小组里仍然是最中间那个,不出彩不落后,甘之如饴。

站在未名湖畔我再次挽上曾经大哭分别的好友的手,幸福到画面失真。我现在不去设想迫近的大学生活,提前陶醉或感伤,不过我确定我仍然会很平凡。过去的六年南外给了平凡温柔的港湾和坚强的力量。我学着成熟地面对它,并且相信我会因此永不孤独。我感激过去的六年岁月慷慨的赠予。现在我可以舒适自洽地站在星空下,想起康德,再流向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