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赫智麒
保送学校:北京大学
屋内风铃轻响,墙外樱花盛开。坐在窗边,当视线恰巧落在一张相框时,我的记忆闪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个夏天—蝉鸣聒噪,枝丫疯长,挡不住的烈阳。那是稚嫩的我在南外的教室里留下的第一张照片,当时的我并不会预料到这张看似普通的照片会在某天让我掉进回忆的流年。
与南外初识前,便早已耳闻它的轻松愉悦氛围。相识后,它的表面似乎确和外界评价相似,少量的作业,偏早的放学时间,较为宽松的环境。但深刻结缘之后,它才会对你袒露真心,展现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表面的光鲜亮丽下暗藏着的是默默努力,鲜花和掌声背后亦是汗水与泪水。名校光环加身,带来的不仅仅是穿上橙白校服的荣耀,更是日复一日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看不见的努力。真正的南外,在我看来,于保送时期尤为明显。南外的画卷,在保送阶段,来到了它的高潮。
从高二下的保送考,到高三上的排名考,再到最后时期的校考,南外的大家都展现出了一股奋进之姿。这里教会我们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各种学习方法。老师们认真负责,从一道题到一类题,他们教会我们融会贯通;从软性作业,他们教会我们自主学习;从一题多解,他们教会我们发散思维。但他们的课堂又不是枯燥无味的,语文老师会畅谈诗和远方,数学老师也极具幽默感,善于借“题”发挥。他们循循善诱但又不会事无巨细的盯着你完成每一项任务,留下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
南外的同学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在确定保送之后,班里的人数极具减少,但我们互相扶持,彼此解题,构建面试小组互相提问,也会一起放松聊天,互帮互助中友谊升温,学习进步。南外的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尽管大家的梦校并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在和自己的三五好友一起,在陪伴下共同奔赴一个目标。
校考前的时光,学校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校园权限,都可以称得上顶级,学校调集了各个科目的名师,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送课程。每项课程都具有极强的高校针对性,语文大量的文言文练习和各类文学文化常识科普,数学强基内容与高等数学穿插,英语方面更是配备三位老师分管听力,阅读,口语三个板块,几乎覆盖了所有高校考试范围。不仅如此,学校在最后还组织了两次中英文模拟面试,全真模拟的形式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面试氛围,在我看来,是一种提升最大的形式。第一次的英文模拟,我还懵懵懂懂,既紧张又还没有完全掌握面试技巧,漏洞百出。但在老师的悉心分析和每人单独的反馈建议后,自己再勤加练习,我逐渐找到感觉,无论是否提前有所准备的问题都能通过临场反映与转化联系自己熟知的知识来进行回答。老师们教的实力提升方法和应试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
如今保送成功后再回看自己一路走过来留下的步步脚印,尽管路途中不乏心酸与痛苦,成绩提升不上去时,每每看着窗外无尽的黑夜暗自神伤,怀疑自我;奔波于各处,日夜兼程时在公交车上看着华灯初上,眼泪打转;面试说不出话后内心的崩溃与折磨,但是这段路给我留下的更多还是美好与幸福,老师们理性分析问题助力提升,同学们彼此鼓励走出低谷,正是有了南外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才成就了现在的我。觉得总也过不去的那些时光,偶尔回过头的时候发现已经都在身后了。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我从未后悔过我现在的每个选择,我从未后悔过来到南外,高中继续在南外,选择保送途径。保送结果自然是美好的,但过程亦有其魅力,终点并不意味着一切,在抵达终点之前,好好享受旅途上的风景吧,而选择南外,造就了旅途上最亮眼的风景线。
回过神来,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保送过程。保送之路遵从自心,尽人之事。风铃再次被吹动,发出悦耳的响声。夕阳照在脸庞,骄阳正好,风过林梢。愿学弟学妹们都能记得北京东路和南部新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