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江苏省“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展示活动

发布者:南外校办发布时间:2019-05-29浏览次数:1199


524日,江苏省“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展示活动在我校报告厅成功举行

我校在2015年成功申报江苏省“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以来,在基地课程建设、课堂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下午一点,展示活动正式开始。邹正校长致开幕词,南京市教育局周鹏副局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倪娟所长在百忙中拨冗与会分别致辞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赵华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沈世红教授、南京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刘江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本次活动由教科室副主任陈懿主持。

 

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展示活动开幕式

南京外国语学校邹正校长致开幕词

南京市教育局周鹏副局长致辞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倪娟所长致辞

教科室陈懿副主任主持活动



新阶段:双高合作 突破瓶颈


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征副校长做专题讲座


朱征副校长认为我国大力提倡创新人才培养、国家及省内STEM教育大会的召开、STEM教育理念融入中小学课程标准等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我们也面临缺少打破学段的整体规划、社会联动机制不健全、教师师资和培训不足等发展瓶颈。在学习借鉴美国中小学STEM经验的基础上,我校与在宁知名高校合作,通过高校参观体验弥补实验资源不足,通过高校教授来校讲座弥补师资短板,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突破STEM教育瓶颈的一种有效尝试。



新课程:文理并蓄 立体融合

两堂展示课

第一堂展示课是由历史组周媛媛老师、化学组周子艺老师共同执教的“出窑万彩—明清瓷器修复实验探究”。南外+南博文物修复课程是由历史组牵头,南外和南博强强联手合作设计开发。整个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在学校老师和博物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分组探究实验,查找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展示课是以其中一组学生探究课题“研究铜着色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展开,与化学实验探究方法进行交叉融合,以著名的铜红釉为例,通过调整温度、浓度等变量,探究不同条件对着色剂显色的影响,尝试制备出与古瓷釉料性状、颜色接近的着色剂。把现代科技融入传统修复工艺,“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南外人希望能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此课程涵盖了历史、艺术、物理、化学等学科,运用学科融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学生发展带得走的能力,努力践行STEM+课程中所致力于孩子终身的、整体的、综合的、面向未来的教育。

 

历史组周媛媛老师上课

 

化学组周子艺老师上课


另一堂由化学组吴悦老师主讲“凝胶与水分子探针技术的碰撞”展示课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结合物理和生物学科,让学生了解水凝胶的吸水原理、制备过程以及运用前景。此课程是由南外化学组设计的一门主题式STEM课程,以研究热点水凝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水分子探针技术作为主要表征手段,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首先以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引出水凝胶,并以“婴儿尿不湿”为例,教师演示实验验证其中的有效材料,以此解释水凝胶的概念,描述水凝胶的特性。然后,通过人体的磁共振成像与食品中的“注水肉”“僵尸肉”的磁共振分析结果,让同学理解何为水探针技术及其基本原理。接着,指出科研领域内,水分子探针技术在水凝胶中的应用。实验部分则由教师先布置任务,学生制定方案,通过动手实验体验两种不同材料的水凝胶制备过程,并利用水分子探针技术进行表征与分析,师生共同分析数据,验证实验假设。拓展部分由教师介绍水分子探针技术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展示学生想要开展的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最后由一组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师进行指导点评。

 

化学组吴悦老师上课


新理念:深度开发  兼具情怀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在尝试实践STEM课程,但是STEM课程的内涵和意义到底在哪里?此次活动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STEM课程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层次上,它实际上包含了我们跨学科和项目融合的特点。对于STEM的理解是不是可以从教育意义的角度去重新定义,S代表sySTEMSTEM的课程是系统的,是对教师以及整个学科的深度开发。T代表teamwork,希望课程一定是一个工作的团队团队协作非常重要。e代表emotion,情感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m代表mysterious,神奇的陌生的所以课上完以后不是仅仅解决了一个问题,而是留下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为了学习。课程基地要创设学生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比如南外的博物馆课程既有历史的穿插,还有化学学科教学特色的融合。它提供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样的课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向新的思考。这样的STEM学习具有了学科的关联性,我们的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递,更多要让学生基于自己的体验来进行对话,进行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STEM课堂提炼自己的精神和境界。我们要从单一的学科教学中抬起头来,看一看教学之外的教育,试一试我们课堂之外的课程,想一想当下之外的未来,为我们探索高中人才培养的机制提供一种模型。

专家点评:

 今天我们这两位周老师执教的明清瓷器修复这一堂课,它其实就是一种跨学科融合的课,那么两位周老师带着我们学生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感受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最后又回归了我们学科的本质。从化学学科氧化还原的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度的演绎,我们在课堂教育当中看到的课堂的呈现,应该与我们南外的课程理念符合。”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沈世红教授点评


 南外的STEM教育实践,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也就是我想说的八有: STEM让我看到了有理有据地开展这样课程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是老师身上看到的光芒。其实所有的课程都是一种对话,这样有声有色的对话完全来自于教师的专业功底,和对育人的深度理解。有板有眼,因为STEM课程和其他任何一个课程相比,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比如准备的工作量比较大,前期的工作要开展得非常细致。更重要的是STEM课程,让我在南外感受到的是有情有义,这个情是一种教育情怀。是一种激情,没有这种激情教师走不远,有义是一种承诺。所以在南外开展这样一个课程,孩子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赵华教授点评


学生感悟:

 不仅仅是以一种科学的冷冰冰的机械态度去处理,而加以人文色彩,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最喜欢这种知识点多、趣味性强还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化学和生活,化学和历史都可以贴得非常近。”

 ——选修南外南博明清文物修复课的高三学生

  “我们了解了如何制备生活中常见的凝胶 如何使用核磁共振检测样品 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 我们有幸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更进一步的研究下去 我们都很喜欢这种通过化学了解生活的课程。”      

——选修“凝胶与水分子探针技术的碰撞”课程的高一学生



这次基地课程展示以“秉学科融合创新,促学生自由成长”为主题,进一步的探索学科融合创新课程建设,以期能发挥省课程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在STEM课程探索过程中,南外一直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前沿,这次的活动也从各个方面体现着南外STEM课程基地“敢为天下先”的决心和勇气。

此次活动的圆满举办,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教科室、化学组全体同仁的全情投入、历史组的倾力配合。

南外作为江苏省“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的领航学校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



(图文:化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