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国语学校第31届读书节开幕(4月9日)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18-04-12浏览次数:1665



蔡:尊敬的老师

彭:亲爱的同学

: 大家早上好

蔡:我是学习部长蔡昊桓

彭:我是学习部长彭非

蔡: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里,读书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彭:初春,正是读书的时节。捧一本书,坐在融融的春光里,品生意盎然,尝五味人生。

蔡:今天,南京外国语学校新一届读书节再次开幕

: 有请马雪生老师致开幕词




读好书,明事理,养浩然之气

       ——读书节晨会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是学校第31届读书节的开幕式,我想利用今天这样一个机会跟同学们聊聊关于读书这样一个平凡而又神圣的话题。

    古人有这样一副对联:“数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意思是说,一个家族要兴旺发达绵延不断,离不开积善。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正义和善良。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的不忘初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既是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良好的标志,也是通往美好人生的必由之路。

    在我们的中学学习过程中,阅读是最基础也是最有用的学习方式。应试教育的年代,刷题做试卷让同学们疲于奔命,有些同学甚至忘了认认真真地读一下我们最应该读的教科书,其实这就是舍弃了学习的本真,走上了一条弯路。所以我在此呼吁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一直在提倡体验式教育和探究式教育,这诚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静下心来读书,如果能够沉浸到书本中进行深刻的理性思维,获取知识的效率可能更高。例如,我们如果能够背出乘法口诀,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动用我们的手指甚至脚趾来做直观的运算。读书能够让我们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累起大量的知识,能够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当然我并不反对知行合一,我们也应该在读书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出版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我们去读,所以我们要提倡读好书。那么究竟什么是好书呢?我认为有两个基本的判断标准,一是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论著,二是颂扬真善美能够给我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在中学时代,我首先提倡同学们读各类教科书,因为这是汇集了各类专家的智慧而编辑出版的权威读物,我也提倡读千百年来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积淀起来的各种经典著作。至于流行读物和各种排行榜上的书籍要有选择地读,我们不能为赶时髦而读书,更不能读那些十分偏激和荒诞的书籍。

    最后,我想跟同学们说,我们应该在读书的过程中努力陶冶自己的精神世界。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东坡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恩来总理年轻的时候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伟大人物的名言告诉我们,要有目标地读书,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正直善良、有气质的和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满足于一些小聪明小伎俩,要有大智慧大格局。祝同学们享受能够潜心读书的美好时光,珍惜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每一个家庭为我们提供的良好读书条件。想想西南联大时期的蹉跎岁月,处在我们这样一个美好新时代的人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勤奋和努力呢?   

  

蔡:感谢马老师的发言。

彭:书海茫茫,但每一本书,都能叩开我们的心门。下面有请高一二班孙雨筠同学为我们分享她的阅读感受

  

    今天,应邀站在这里,要我说一说读书心得。我先从一本我最近读的书说开去。这本书就是蔡崇达先生的《皮囊》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读的好书,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笔写故事,传递一些自以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达则是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我想绝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蔡崇达的目的彻底达到了。或者说,他蓄谋已久的“阴谋”终成现实。他不仅写出了一部畅销书《皮囊》,更让读者“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但这又是何其残酷和悲壮。

    “看见”自己,就意味着自己要用手术刀,一层层地切开那些依附在皮囊上的肌肤,见血见骨,皮开肉绽,直至挖出那一颗砰砰跳却喘息不止的灵魂,看它卑微地颤抖,看它热烈地狂欢,相互纠缠着,可自己却无能为力。

    而“看见”更多人,更是好比羞愧至极地把这颗灵魂,重重地摔在竹鞘上,听它破碎的声响,听它震颤的哭诉,让自己不可抑制地穿过这些声线堆砌起来的时光隧道,去找寻那些在站台上挥手告别的人,那些踏上人生列车转身离去的人,还有那些还来不及换乘的人。

    这些人,就像一个个包袱,压在心头,让我们负重前行。

    换而言之,蔡崇达就是一个已扣上扳机的“恐怖分子”,挟持着我们,并不断逼问着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然而,这颗进膛的子弹,就是《皮囊》。

    看《皮囊》,我丝毫不敢做短暂停留。因为停留,就不得不“看见”,不得不直视那颗即将从枪管里咆哮飞来的子弹。我遇见阿太,一个倔强得像石头一样的九十九岁老人;遇见母亲,一个偏执得只愿活一口气的农村妇女;遇见父亲,一个始终无法斗得过命运的船员;遇见张美丽和阿小、文展和厚朴,那些套进虚幻的想象中却被压制在尘埃里的人;

    于是我们情绪跌宕起伏,随着人物漫步前行,恍惚间,我们又抽离出来,稍不留神,便悲从中来,掩面而泣。

    这让我想起了十五年来读书的经历,无一相同,又无一不同

    我们在书里,遇见海和城市、神明和土地

    遇见,在海边的一个小镇

    遇见,在广阔的世界。

    遇见,现实和往事的撞击,皮囊和灵魂的对峙。到最后,头破血流的,身心俱焚的,终是自己。

我熟视无睹,但他们却早已乘机刻进了骨头。

    《皮囊》的封面上写着一句话:这些刻在我们骨头里的故事,是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读书,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渐次明朗。

    蓦地,砰的一声,我们所看的书正成为一颗子弹,迅速穿过我们的皮囊。

    我们隐隐作痛,愈发灼热.
    但我们喜出望外,因为这子弹击中的,是我们那久违的灵魂

  

彭:感谢孙雨筠同学的精彩发言

蔡:读书,读的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平静,祥和的境界。下面有请高一四班 稽雨轩同学为我们分享。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4)班的嵇雨轩。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读书和静心。

记得在初三,我刚开始读简爱的时候,每天最多看三四页,以至于过了快两个星期,简爱都还没能离开孤儿院去往桑菲尔德庄园。后来有一个晚上,我心血来潮,丢开手头的琐事,熬夜读完了这本长篇小说。合上书回味了一番简爱的一生,总觉得有些遗憾,夏洛蒂刻画简爱童年的心理历程时的细腻,在之后的情节中似乎再也无法捕捉。是她写得不够精彩吗?自然不是,我想更多的是因为自己不再慢慢细读,所求的不再是揣摩感受简爱的心情,而是将这些文字看完,知道发生了什么。

心静才能读书,这话一点不假。一本专门讲做生意的书,读的人若非静心专注于它讲的道理,而是想着某一笔生意如果做成功了可以赚多少钱,然后怎么花这笔钱,甚到想到从此以后该怎样做富人,那他是读不好这本书的。人们羡慕比尔·盖茨,却决不愿意像比尔·盖茨那样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而只是想跟比尔·盖茨一样有钱;人们钦佩陈寅恪,也并非是要像陈寅恪那样做学问,而只是想跟陈寅恪一样有学问。若抱着这种只要结果不想过程的浮躁心态,怎么可能领悟书中的黄金屋?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留出一方净土给书中的世界。当你真正走进了那个只属于你和作者的世界,才会讲书读进去。

曾读到一篇文章,讲述了作者遇到一个老妇人,老伴曾是大学教授,女儿是专栏作家。几年前,老伴和女儿都先后离她而去,留给她一大屋子的书。老人家说:两个亲人在世的时候,我是不看书的,还总抱怨老伴和女儿回到家就钻到书里,谁也不怎么说话,我总唠唠叨叨的,说这书有什么好看的,如今他们都走了,我把这一屋子的书都看了,起初是为了打发时间,后来发现读书还真是挺有意思的,就这样一本本读下来了,要不是这些书,我还真不知怎么过下去。作者和老人告别时,在楼下看到老人的窗口,生锈的铁栏杆下有几盆花,一片生意盎然。想像着这样的午后,窗台后面有一位妇人,坐在摇椅上静静地看着一本书,那一刻,她不再是一位失去亲人的孤独老人。也明白了老人所说的: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总不会过的太差。

这倒是让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在咖啡厅里挑了一本书,安安静静地阅读,在看手机用电脑的人群中格外显眼。我不由盯着她看了许久,平时风风火火的女孩,此时平添了一分恬静优雅。本就漂亮的她,更多了一股说不出的气质,成了一道风景。那时的我在想: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读书,不仅仅充实我们的知识,更多的是涵养我们的心性。只有读的书多了,眼界高了,才能看懂更多的事,才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更广阔的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再浮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有气质的人,是离不开读书的。

究竟是读书需要静心,还是读书才能心静,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我相信,浮躁不安的心,书籍或许是一处可以安放的处所。沉溺书籍的心,或许能帮助摆脱喧嚣获得片刻的宁静。    

  

蔡:感谢jyx同学的发言

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畏惧阅读,而去主动拥抱阅读。

蔡:也许,就是那一本书里的一句话,一段描写,拨动你的心弦,浇灌你的思想

彭:让我们一起阅读,一同品味前人之语

蔡:让我们一起阅读,共同探索今人之思!

    我们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