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峡两岸PT大赛报道

发布者:教学处发布时间:2017-08-28浏览次数:653

创意无极限——

科创大赛让我们享受过程,收获成果,提升综合素质!

 201786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科技厅立项主办,科学大众杂志社承办的金钥匙科技竞赛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在江苏省昆山市隆重举行,海峡两岸100多个代表队600多名队员参加了这次大赛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南京外国语学校派出了3支队伍参赛,这3支队伍中的12位同学,通过选修课的系统学习和刻苦训练加上近1个月的暑期高温集训,在2017年《第三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温开喆、李家祺、周若瑶、邵逸航获综合一等奖;南京外国语学校二队谢佳汐、陶令伊、王一骁、黄苏荣获综合特等奖;南京外国语学校三吴婴琦、姚星宇、谭砚宁、许奕轩获综合一等奖;领队兼总教练罗雪华、罗洁华、尤宁、孙风波、冯德才五位老师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这3支队伍,经过这次大赛的锤炼更显:生命因追求而精彩,梦想因执着而美好,个体因团队而强大,成功的团队成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3支队伍的同学们平时互相关心、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战时互相鼓劲,勇攀高峰。他们是团结、友好、战斗的团队。在《第三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的专家论坛会场上,台北师范大学洪荣邵教授和各位专家作了精彩的演讲,论坛间隙《南京外国语学校》作为特邀嘉宾展示了一项新的创新竞赛——“遥控车对抗表演赛”。这场对抗赛的双方代表队是:《中国台北代表队》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代表队》。这种两岸青少年“面对面”的友好交,进一步加强了海峡两岸科技、文化教育的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友谊。赛场上同学们既展示了风采,又用行动在践行着“两岸一家亲”,两岸共圆中国梦的愿景。下面与大家共享同学们的赛后感想:

《积极参赛,提升综合能力,收获丰硕成果》

京外国语学校三队队员——谭砚宁(右)赛后感想:201786日清晨阳光明媚,夏风和煦,满怀着激动与一点夺魁的野心,我们踏入了赛场。赛场里的水晶吊灯灼灼闪耀,照在绿色桌面的防护垫上,像一池碧波上粼粼的水光。

工具一件件地准备完毕,比赛很快开始了。我们拿出精心修改的图纸,井然地进入制作过程。钢尺纵横,铅笔流转,画图工作完成地异乎寻常得顺利。随后便是割锯——G型夹定住木板,三倍速钢锯对准淡淡的铅印,长驱直入,于是扬起阵阵木屑,锯齿划过之处留下笔直干净的缝隙。“啪!”最后一片部件从大木板上分裂,宣告着组装工作的开始。看着前所未有的规整木块,我全然地沉浸在比赛头一个小时中的兴奋里,殊不知粘合侧板与底板时出现了倾斜,直到前箱组装完毕才惊觉一切为时已晚,再也无力回天。果然调试时发现“虫虫危机”出现了轻微的左偏,于是我们按照以往的训练经验,更改配重,调节电池箱的位置,擦拭跑道,最后“虫虫”仍然发挥时好时坏,使我们非常焦灼。此时来了一队台湾学生,希望与我们共用跑道。我们欣然同意,看到他们的机器兽时却不禁大吃一惊——他们的“虫虫”竟然没有箱体,取而代之的是两块平直的木板。这样改进之后, 虽然速度不如我们,但是行驶路线更加笔直和稳定。我们相互学习,各自反思,紧张的比赛气氛也在悄无声息中被默默冲淡。

经过一番思索,调试,以及互相鼓励,便到了下午的竞技环节。惴惴不安地捧着三个承载一学期心血的机器兽,我们走上赛场。第一个接力比赛进行的十分顺利,三个机器兽完美衔接,伴着触发器簧片的清脆响声,以满分的成绩到达了终点。随后就是我们最为忧心忡忡的“走直线”比赛,而肩负这场比赛重任的唯一机器兽就是“虫虫”。它的制作过程最繁琐,调试方法最复杂——我们在两个箱体上各装饰了红色的龙头与龙尾,更期冀它能一飞冲天,为我们创造辉煌。可是终了还是未能行直,遗憾失蹄。 我们的赛程结束了,整场大赛却还在进行。坐在观众席看电影时,我们和台湾队的一名同学聊得投机,甚至一起玩起了游戏。两种不一样的口音,发出的笑声却是那样的一致。我不觉领悟,比赛的真谛其实并不拘泥于一条走的笔直的“虫虫”和一匹健步如飞的“万兽”,更重要的是为两岸的学生提供交流与切磋的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深深感激这次参赛的机会,它教会我虚心求教,教会我果实与遗憾总是并存,更教会我同宗之谊,不敢擅忘。

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队长——温开喆:今年暑假我十分有幸能在罗老师的带领下以南外一队队长的身份参加第三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这次比赛,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到了如何制作机器兽,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在制作过程中养成了严谨的思维习惯。而这段与机器兽为伴的时光,也将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还记得七月初第一次参加训练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拿着罗老师设计好的图纸,却总是无法明白设计尺寸的精髓;我一次次的举起锯子,却不知如何下手;我望着尺寸不一的螺丝螺母,却不知道它们的用途。每当这个时候,罗老师都会耐心的拿着机器兽讲解每个尺寸的来源。让我们对所有数据逐渐熟悉并理解,最终我们竟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了图纸。我和我的组员们在训练模拟时经常会因为意见不一而发生争吵,甚至在比赛前都在争论,在训练时我们经常会被锯子割到手指,但我们总是简单包扎一下,然后继续回到训练当中。2017年酷暑的集训锻炼了我们,在经过13次大大小小的训练和模拟之后,我逐渐对机器兽熟悉起来了,也与组员们有了明确的分工。比赛的最后时刻,我们组的机器兽突然出了故障,无法正常行走,但组员们不放弃最后一点希望,一直拼搏到最后一刻,短短的几分钟内,组员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同伴们擦干汗水坚持奋战,最终成功地化解了种种难题,取得了“综合一等奖”。我们都知道,这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同学们的努力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这次训练及比赛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我会铭记这段时光,以更加严谨的思维态度和永不言弃的精神面向未来的挑战。

南京外国语学校二队队员——王一骁:本次海峡两岸仿生机器人大赛结束了,有欣喜,也有遗憾,有紧张,也有不甘,那段宝贵的训练和赛场的经历着实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想感谢的是,在训练的酷暑时期,每次都早早到来的老师。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这份坚持与认真,才诞生了我们最后的成绩。在训练中罗老师对我的耐心辅导,让我树立信心不再手足无措。与团队一起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其实是一起学习的过程,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团队精神,我们的每一次模拟过后,总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和组织,在下一次模拟中取得进步。比赛与训练不同,更加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变速箱的打齿问题,在比赛中成了困扰我们最严重的问题。在比赛的最后一秒,我们才刚刚完成最后一个变速箱的重新组装,那一刻,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我也看到了我同伴换变速箱时颤抖的手。我知道这样的紧张是因为,我们是一支团队。“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辜负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支队伍的付出与努力。幸而这一次,幸运站在了我们这边。匆匆忙忙更换完最后一个变速箱后,尽管打齿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机器兽顺利地走起来了,这也让我们始终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在赛道上,每一个组员都在默默地祈祷着机器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尽管中间有一些小插曲,最终我们获得了“综合特等奖”。我们真真切切地付出过、努力过,经历过失败,体验过成功,这就够了,因为我们是一支团队,我们携手并肩,战斗告捷。

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队员——邵逸航:海峡两岸仿生机器人大赛,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满足,也有遗憾。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许多,收获了成长。几个月前的我还是一个连学校库房里的工具都叫不上名字的人,看着老师给我们发的一件件从没有见过的工具,我的眼中充满了茫然,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开始逐渐熟悉各种工具,开始动手使用它们。从据得歪七扭八的木板,到找不到准心的打孔技术,开始的我仿佛这辈子没用过手一样,十分笨拙。随着每一次的练习,我的各项技术都开始进步。最后,我不仅仅能叫出许多工具的名字,更能熟练地使用它们。这也是仿生机器人教会我的第一项技能——动手能力。感谢这门课程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赋予了我这项有用的生活技能和工匠精神。

我和我的队友们,从开始的愣头愣脑到后来的集思广益,在一次次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动手,更在动脑。我们要思考制作的流程,思考如何提升效率,思考如何使机器兽结构更合理。我们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促进友谊,在头脑风暴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一天天的相处中增进感情。我们遇过挫折,有过争吵,但正是这些合作中的小事让我们更团结。所以,感谢仿生机器人,不仅让我认识了我的队友,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仿生机器人大赛还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项——对生活的坦然。当比赛完知道我们的成绩时,我们是失落的,有的组员甚至留下了伤心的泪水。在辛勤的汗水复出后,我们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也让我们对自己失望。但当我冷静下来时,我突然意识到,或许这就是人生,许多时候付出了努力,结果又不一定美好。完美,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失败,它让我们伤心,但也给予了我们再次奋斗的目标和勇气,鼓舞着我们再次前进,这是在这次比赛之前我没有想到的收获。感谢老师,感谢我亲爱的队友们,感谢仿生机器人活动,你们的存在让这个夏天变得更充实,更精彩纷呈。

南京外国语学校三队队员——姚星宇:参加这次比赛,也许可以“追溯”到报选了“仿生机器人”这门选修课。在课堂上,先了解了何谓仿生,仿生的利用等,并且完成了机器人之一“万兽之王”的制作。其中包含各种工具的使用,画图纸,组装变速箱等等,本以为已经足够繁复,却哪知远远不止如此。我们四人——吴婴琦、许奕轩、谭砚宁与我,决定一鼓作气参加八月份举行的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紧张而忙碌的训练也在七月中旬悄然而至。一开始我们怀着第一次训练完成全部机器兽制作的雄心壮志,到最后却连一个也没有完成,一旁的罗老师也并未讲些什么,全组成员也不由得担心。第二次训练,老师跟我们说:“昨天只是让你们感受一下,你们也看到了,欲速则不达,一切都要从源头研究。今天,我们来好好分析每个机器兽的构造,充分了解其运动原理,对原图纸进行修改,再进行制作。”我们的浮躁之心也渐渐平静,越发明白踏踏实实好好干的重要性。我与谭砚宁负责虫虫的制作,制作的流程、次序是非常科学严谨的。我还负责我们组所有电子触发器的制作与调试,触发器安装在机器兽之前必须与马达和电池盒相连,进行初调,确保上机完好;触发器支架端点必须加装防撞滑轮,防止机器兽在接力赛道上误触发。给创意造型加装LED彩灯时要确认连接方向正确,以确保彩灯闪亮,为我们的机器兽争取到加分。训练之余,我们还完成了造型的设计,我们的主题是“鲤鱼跃龙门”,这造型我们采用了超轻黏土手工捏制成。我们还按照规则完成了机器兽说明牌的制作和文字的撰写工作,并逐步补充完善了我们的工具。从一开始的盲目、无序到逐步的配合得当。85日我们如期来到昆山,当晚在酒店,罗老师给我们开了最后一次集中会议,由于比赛规则发生了临时改变,我们最终还是紧张了起来,忐忑地度过了那个不眠之夜。第二天,赛场上,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比赛。最终,接力赛满分,虫虫走直线却不尽如人意。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于虫虫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许原先的改进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那时的我,十分愧疚。平时对我们严格要求的罗老师,安慰我们:“比完就开心一点,回去好好总结就行!”我心里,百味陈杂,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最后,感谢一直以来冒着酷暑,陪我们训练的罗老师,尤老师,孙老师,冯师傅,以及学校给我们的莫大的支持!

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队员——周若瑶:在经过长达半学期的选修课训练后,已初步掌握锯子、手摇钻等基本工具的运用的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其他三位选修课小组组员一同报名了86日的苏台地区仿生机器人大赛。没想到暑期集训的第一天我们就受到了重重的一击。罗老师让我们尝试着做“虫虫危机”这一机器兽。这看似简单的小虫虫在制作过程中简直问题百出。先是前后箱体距离太大、连杆太长;然后又是曲柄卡在触发器支架上,让虫虫动弹不得;还有前箱摆动幅度太大,触发器碰地等等。整整三个小时的训练时间,我们还是没能让这只虫虫顺利地爬起来。这让本来对比赛充满信心的我们颇受打击。在后面的训练中,我们专门针对“虫虫”这一只机器兽进行了练习,才最终掌握了技巧。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我们终于在集训结束前做到了在时间限制内制作并调试好三个机器兽。虽然在赛前已有了充分的训练,但第一次参加仿生机器人大赛的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是遇见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突发状况。如变速箱齿轮打齿严重、虫虫触发器接线板短路、安装涡杆错误等等。虽然处在非常凉快的空调房间里,但我们却为解决这一个个问题忙得满头是汗。终于在4个人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在比赛结束铃声打响的最后一刹那,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调试和纠错。整个过程心惊胆战,直到走出制作场地我们还惊魂未定。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有些台湾队伍改良了虫虫的结构,使它能够走得又直又快,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未曾想到的。12天的集训和2天的比赛,学校的5位老师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指导和帮助。我们的主教练罗老师通过生动细致地介绍每一个零件的组装方法,让我们从什么都不知道的零基础学生变成了熟练掌握三个机器兽的组装过程的参赛队员。在我们取得进步时,罗老师会与我们一同高兴,在犯了错误时,罗老师会一边半开玩笑地奚落我们,一边耐心地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起因和解决方法,还传授给了我们许多“独门诀窍”。在赛前,罗老师为了帮我们解决工具箱不能上高铁等问题同大赛组委会进行了许多协商,保证了我们顺利地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比赛。尤老师则像一位知心姐姐,在训练中帮我们一同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和我们一起讨论优化方案;在我们制作机器兽的造型的过程中,尤老师帮我们提出了许多好主意,并协助我们美化了造型。孙老师和罗老师也为我们优化制作方案提出了不少建议,管理库房的冯师傅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5位老师的悉心栽培,能够作为南外代表队的一员参加这次比赛真的是太幸运啦!这一次比赛让我收获颇多。我不仅学会了曾经从未接触过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三个机器兽的组装过程,还锻炼到了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收获了和同学们之间宝贵的友谊。我们学校参赛的三支队伍虽然在场上是竞争对手,但在训练的时候却能够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在关键时刻大家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暑期在训练之余我们曾一起到咖啡厅捏制创意造型,在得知比赛场上不能带手绘图纸进场时,我情急之中用一天的时间学会了电脑绘制机械图纸...... ,这些都是这次比赛带给我的前所未有的收获。在与我们一队的成员相处的过程中总是充满欢笑,这次参赛我们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获得了“综合一等奖”。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样一次参赛机会。我们会载着这次比赛收获的优良精神继续努力!

南京外国语学校三队队长——吴婴琦:暑期,我们在学校里一刻不停地学习着,抓住一切机会多试几次手、多做几个机器兽。分配任务、修改图纸、设计造型,从一窍不通到初通门道,从杂乱无章到分工明细,我们不亦乐乎地完成了大部分基础任务。在我以为尝到胜利果实的同时,各式各样的错误也如影随形,比赛的时日也在一点一点的靠近。造型的制作不甚如意,触控器的加入也使我们不得不再次设计图纸。但过程中的几许艰辛,都敌不过得到成果后的喜悦。第二次的模拟是一个很大的成功,我们既在限定时间内做完的机器兽,也在加装造型后成功调试。我负责的万兽尽管并不需要走得很直,但我每次依然使出浑身解数去调试它,希望它能趋于完美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训练结束后我也会记录下它出现的问题,将注意点在脑海中过一遍,再加以揣摩。我们组负责“虫虫危机”的两位同学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不断地调整配重,想方设法解决走不直的问题。到后来,有时候能走到100分,甚至是120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发现队友的细致后我更加严格规定自已,从而渐渐形成互相鼓励、彼此磨砺的正能量,这便是合作带来的收益。比赛时的制作是我们最认真也最慢的一次,比平时更坚硬的比赛用木板、不算凉快的赛场都让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挥汗如雨,那济济一堂的感觉更是让我们紧张不已,在最关键的时候“虫虫危机”的失态,60秒眨眼间过去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这一次 “逆袭”,没有幻想中的超常发挥,甚至稍欠于正常发挥。我们奋斗,我们本该如此努力,不必彷徨,这就是赛场!我们必须选择接受现实。我们相信努力必有回报,这次我们南京外国语学校三队获得“一等奖”。最后,我们最想对老师表示深深的感激,这种感情尤为强烈。若问为何前文没有提到感激?因为想说的感激的话太多,而唯有这份荣誉才最具有说服力。获奖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这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老师们炎炎夏日里不辞辛劳付出的回报。

南京外国语学校三队队员——许奕轩:暑假里,我参加了海峡两岸仿生机器人大赛。首先,我想表达的是对各位辅导老师是感谢。老师们的认真负责和任劳任怨的品质,成为我更加努力地参加训练的动力源泉。其次,我在这短短十几天的日子里,渐渐获得了很多优点。首先,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开始,我们小组只知道埋头苦干,没有明确的分工;后来,从明显太慢完不成进度这一点来看,我们进行了分工各个队员分到了明确的任务,并在完成自身的任务后,有条不紊地帮助其他队员。这样之后,我们不仅大大缩短了完成时间,更重要地,我们理解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这场活动中,我知道了勤于动手的重要性。平时,好吃懒做的我总是认为动手是一件无聊而没有用处的事。然而,这次活动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就不会获得活动的顺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努力锻炼自己的技巧,积极和同队队员合作,最后获得一等奖的成绩。这次的活动,将是我重要的回忆,与同学合作,和老师交流,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经验。

南京外国语学校二队队员——陶令伊:制作时间到!尚未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我不甘地放下了手中的工具。眼前的三个机器兽,不只是三个小时制作的作品,更是我们团队炎热暑期一个月的心血结晶。

龙猫巴士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四个轮子需将挖圆刀紧紧地按在木板上,一圈一圈地用刀尖画下圆的轮廓,足足耗上20分钟,才勉强能将其从木板上刻下。我们组为了龙猫更快的速度,将原本小直径的圆换成了大直径的,这又加大了工作量。每次挖完后,手心酸疼,有时甚至略有些抽筋,却必须一刻不能停歇地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万兽之王的结构我们训练时一改再改,做了不下五个实验品,才最终确定了比赛时的尺寸。细节里,更满是一次次的设计思考和大胆尝试。谢佳汐同学一次次寻找着能使速度最快,又不至于机器兽被卡住的最佳图纸;黄苏荣同学一次次练习,在木板上刻出了有弧度的四只脚;王一骁同学负责最后的组装,赛场上我们从安装流程到每一个螺丝的规格,都必须记得滚瓜烂熟。虫虫危机更是难度的至高点,细节真是决定着最后的成败。分工与配合中,要求每一个参与工序流程的人不能出任何差错。从谢佳汐的图纸开始,每一个孔的位置不能有一毫米的偏差。虫虫锯木的工作也交给了最为细心的她;再到我的打孔,必须先用锥子定位,再用手摇钻打孔,否则,若孔打歪了将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组装过程中,每一颗螺丝的松紧与轴的对称长度都是影响成败的因素。

真正制作的三个小时中,无法避免的种种的意外,一次次的打击——从三只机器兽的变速箱都出现的打齿问题,到虫虫莫名其妙的走歪,再到电线的短路,险些烧坏了……,我们手忙脚乱的调试着,忍住将要溢出的眼泪。快要结束制作时,我看见黄苏荣紧张地略有些颤抖的手,心里杂糅着急切,担忧与不甘,却突然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南京外国语学校二队”的骄傲。从第一次训练至今,我们争吵不休,又无比团结。我们这支汇集着最多粗心大意之人的队伍,犯下的错误数都数不过来,便只能通过一次次地推翻重来,一点点地改正反思,一步步接近目标。直到最后,我们的心依然紧紧凝在一起,凝在这三只机器兽上: 为每一个意外一同紧张,为每一个成功一同雀跃。

在故事的终点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惊喜的“综合特等奖”。这份荣誉靠一人的努力绝对无法实现。在她的背后,有南京外国语学校老师们的辛勤教导,有参赛全体队员的共同奋斗,更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再次感激队友们和老师们的无私奉献。

南京外国语学校二队队员——黄苏荣:比赛开始了,我快速握住铅笔,开始了龙猫巴士的绘图。紧接着,又装变速箱、又装触发器,三个小时没有一分钟的停歇,直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们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了下来。这天的中饭是索然无味的,因为心里满怀着对下午比赛的期待与担忧。下午,接力赛正式开始,我们组的龙猫巴士和万兽之王的前半段都走得很快,但可惜的是万兽之王和虫虫的接力出了问题,以至于我们被扣了10分。第二轮走直线,我们的虫虫前两次次并没有走直。第三次,好不容易走直了,可时间的限制让我们止步,结果还是有一些遗憾的。这次参赛和半个月的训练,让我从一个笨手笨脚的小伙子变成了一名“小工匠”,这让我真正地体验到了仿生机器人的巨大魅力,我觉得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有下一次,我们一定会精益求精,一举取胜。


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队员——李家祺有感提笔书写:苏台科创赛记

陆放翁有言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夷之长技——科学于吾少年之辈多为“纸上”之事,然鲜有“躬行”之时。此赛则供吾辈思之以理、动之以行,今人曰之“动手”。古人尝以“动手”为之风尚所趋,居庙堂之高庄周记“运斤如风”于《南华经》、处江湖之远草民以卖油老翁口口相传。足见重兴实践、笃行之风,于弘扬中华之文化、彰发总理之言——“工匠精神”意义深远非常。此行余之动情所在,乃是叹于少年之创新之念。纵视古今,华夏发展民族言“创新”之辞甚少,虽有“通古今之变,成一有之言”之辞,然终究是于学论而言。今余视之台湾少年,常有妙思奇创,兴许乃是受蛮夷殖民所致。余以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见此创新妙用,又知此顺天应时,发展所需,取而用之,何乐而不为?故有竞赛如此,足为吾辈发扬参与。

于政治地域之见,此赛亦有极大用处。台湾与中原大陆素地距千里、隔海遥望,加之殖民之争、分崩之辨,常为人道为是非之地。然此番科创赛,各路少年云集,实不输王子安之言“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此间又有一番交谈,余始知两岸之隔阂实在国人臆想之外,明台海之史、深鱼水之情仍任重而道远。然此赛恰为“士之弘毅”之举,能“远其道”,致使同辈深谈密交,自此冰解冻释、不计前嫌。此举之大义,方在此中矣!


大赛结束了!同学们的一句: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

是的,老师总是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同学们前进的道路。

比赛开始了:一队队员在抓紧设计、在画图、在思考下一步工作……

紧张的设计制作现场——南外一队同学在钻孔、在割据,在加紧制作!

大赛培养出的工匠精神:娴熟的单手割据技术、组装变速箱技术……

严谨的工作作风——二队的工作流程清晰可见,钻孔、割据、组装触发器……

明确的任务分工:三队队员在画图、定位、割圆……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三队队员在合作组装结构、按装创意造型……!

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全体队员合影

特等奖获得者:南京外国语学校二队全体队员合影

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外国语学校三队全体队员合影

南京外国语学校一队、二队、三队部分队员合影

南京外国语学校对抗车表演队:在认真调试机器

大赛结束了,但大赛留给我们的精神、智慧、毅力、友谊和永不熄灭的创新火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海峡两岸青少年挽起臂膀沿着“两岸一家亲”的和平发展道路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南京外国语学校通用技术——罗雪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