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晨会(传统与创新)

发布者:余俊发布时间:2016-06-16浏览次数:1485

钱月涵:老师们

汤辰炜:同学们

钱月涵: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钱月涵

汤辰炜: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汤辰炜

钱月涵:再过几天,6月9日就是今年的端午节了。

汤辰炜:相信大家对这一传统节日都不陌生,“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不少同学和老师也会选择吃粽子或者观看龙舟比赛来度过这一天

钱月涵:当同学们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美味的糯米酒时,有没有想过这其中有趣、神奇的化学反应呢

汤辰炜: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路口,我们又如何在丰富文化涵养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呢?

钱月涵:下面有请高一(2)班的程昊然同学谈谈他的看法。

程昊然:

    前几天,在四国五校活动中我认识的新西兰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几张他们自己制作酸奶的照片。原来,上周是他们的女王诞辰日(queen’s day),学校放假,学生们便自发组织去牧场玩耍。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乳畜业大国,以优质的奶制品出口而享誉全世界。制作酸奶,就是牛奶通过乳酸菌发酵的过程。其中,这牵扯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化学反应,就是葡萄糖在乳酸酶的催化下,得到乳酸。在照片的最后,新西兰同学@了我说:Raymond,你们国家最近有什么节日。毫无疑问,最近我们最盛大的节日就是端午节。讲到端午节的美食,大家首先肯定会想到粽子。粽子是糯米和其中的馅料构成的。而糯米除了粽子以外,还可以酿酒,也就是美味的糯米酒。这其中,又牵涉到另一个化学反应原理:葡萄糖在微生物无氧呼吸的作用下的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化学很早的就被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古时候,人们对化学最早的应用是用于制作食品和冶炼金属。那时候,人们对化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反应现象的层面。“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人们出于种种机缘巧合意外的发现某两种物质放在一起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却毫无意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那时候,更没有化学的概念存在。人们不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时候,人们盲目的进行实验,反而发生了意外的事故。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也在进步。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道尔顿创立原子论。。。。。。化学在近100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们引入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明白了化学反应的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有了这样的种种工具,我们开始掌握了化学的主动权。我们可以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判断反应的发生和现象,有了自己控制化学反应的主动权,而不是运气牵着鼻子走。化学正式的从古代的一项手艺,一门玄学,摇身一变成为了有理有据的科学。

提到现代化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或许是实验室里各种样式的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还是五颜六色的化学试剂亦或是那一个个魔术一般的化学反应?初中高中阶段的化学铺垫了化学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学校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充分的点燃了大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化学的魅力还不止于此。进入21世纪,现代分析仪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提供了更为有效和科学的手段。这些仪器在各大高校中广为使用,然而在中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并没有机会直接接触这样的仪器和研究手段,实属遗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南外开展了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创新教育。STEM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跨学科理念。STEM把化学,数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相结合,全方面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STEM的开展相当于把大学实验室搬到了自己家门口,让中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我们南外的STEM实验室配备了6台大型分析化学仪器。高一年级以选修课的形式交大家每台仪器的使用方式以及可以完成的实验。通过这些仪器的学习,我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实验。例如我们可以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以及空气污染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等等。之前,网上有流言声称水中的离子超标。我们的学生于是自己提出质疑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用事实推翻了谣言。通过STEM的学习,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器操作和理论知识,更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自己敢于提出质疑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性思维。

除此之外,南外还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来学校讲座,开公开,丰富同学们的视野。南外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本地的五所高校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开展了STEM的姊妹课程-走向大师。来自这些高校的老师们会定期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介绍时下最前沿的科技讯息,实属同学们的一道精神大餐。

从传统到创新,仅仅几百年的历史,化学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南外的STEM课程虽然仍是新起之秀,但是也正是同学勇于探索的热情和胆魄,才能让我们的课程顺利开展。也正是这一份热情和胆魄,才让我们的现代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


汤辰炜:感谢程昊然的精彩发言

钱月涵:下面有请高一(1)班的马嘉源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他在STEM课程中是如何感受化学魅力,感悟传统与创新的。

汤辰炜:有请

马嘉源

    在上一周中STEM课程中,我们刚刚结束了对六台分析仪器中的最后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学习。可以说,我们作为第一批参加STEM选修课的同学,终于对这门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

STEM选修课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年了。我现在还能记得,暑假里,我和其他几位对化学很感兴趣的朋友们第一次被老师们邀请参加STEM项目的预备课程。那时我们的研究课题是“探究净水器过滤后的自来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变化”。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每天来到学校,用传统的滴定方法测出一组组的数据。那时的我,只顾着在满桌的仪器和试剂面前兴奋不已,而并没有理解STEM的真谛。不过,也许是因为非常喜欢化学实验吧,我决定在STEM课程正式启动后一定要报名参加。

我曾一度以为STEM是为“分析化学”而准备的预备课程。在真正被选拔加入STEM课程以后,我才终于发现,它是一个学科交融的地方。STEM课程的六台仪器让我非常惊奇,因为它们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高端,然而,STEM所提供的课题,大多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让我们能够自行研究,正是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特长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探究精神;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靠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取真相。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电视节目与网络传闻常利用所谓“专家”的权威来误导它们所面向的群众。专家的话总是正确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了STEM为我们提供的现代化仪器,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自己去检验传言的真伪。STEM所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仪器的操作方法,更是一种敢于提出质疑的自信与批判性思维。

在长达一年的STEM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一一认识了那些当初被我们奉为“高逼格”的分析仪器。你们还记得化学考试中那种已知某物质加热时质量不断变化,求它的分子式的题目吗?其实啊,题目中给出的那条质量变化曲线,就是用热重分析仪制作出来的;无机试剂的鉴定很容易,而有机试剂的鉴定就比较困难了,红外光谱仪,就是专门为了未知有机物的定性而创造的;ICP算是一台功能很强大的仪器了,它的全称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不是有点太复杂了?而它的用途则非常简单,即逐一分析出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而且非常精确,这简直就是像我这样的滴定恐惧症患者的福音啊;液相色谱仪以高效著称,我们用它快速的测出了饮料中的咖啡因和感冒药中的扑热息痛的含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是最实用的一台仪器,只要是有颜色的溶液,它都可以做到瞬间的精准测量,我们用它测定了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最后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为唯一一台同时使用两种谱线的仪器,它让气相样品的测定成为了可能。

STEM课程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我印象最深的是ICP的学习。那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用分析天平称量出一定质量的茶叶,然后加入沸水,在恒温水浴锅中蒸煮,接着取出样品用针筒和滤膜过滤,直到过滤完成后才能最终送入ICP。我记得那天,从启动ICP,到配置标液,再到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们一直忙到了很晚,然而,没有一个人抱怨,所有人都细心地操作着,耐心地等待着,因为每个人都沉浸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氛围中。听许亮亮老师说,因为ICP只能接受澄清溶液,所以如果是测固体样品,还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微波硝解,赶酸。这不仅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更是一个考验团队协作的过程。我想,正是STEM,将我们这些爱好着不同的学科,却都有着对真理的渴望与不断探索的信念的同学们聚集到一起,把每个人的智慧结合起来,共同去破解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付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身边这些与我们并肩作战,攻坚克难的队友们。STEM的真正意义便在于此,正如S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四个单词的结合,学科都是相通的,我们所需的只是一个愿意去实践,愿意去探索的团队,来为不同学科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它名字中所体现的创新理念:融合

STEM课程第一年的开展中,我们两组共32名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仪器,已经完成了超过十项不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我看来,STEM课程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培养了我们融会贯通的能力,还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与了我参与和体验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的机会,相信在未来,STEM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钱月涵:感谢马嘉源同学。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要寻根求源,积极把握中华文化的根脉。

汤辰炜: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好奇和探索精神。在不忘传统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一个南外人,一个现代的南外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精神。在传统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汤辰炜:本次晨会到此结束,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