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过一路风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26浏览次数:3003

姓名:沈亦飞

班级:高三(3)班

毕业小学:拉萨路小学

毕业初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录取大学:美国耶鲁大学

  当我在愚人节的清晨获知我被耶鲁录取的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在做梦,我希望永远都不要从这个梦中醒来。但是当亲人和朋友的祝贺如潮水一般涌来的时候,我也从刚收到消息的难以置信回归了平静——自己的申请季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说到申请季,我个人对这个词的意义也有一些想法。许多人说,申请季是从你开始撰写第一稿PS到你收到最后一封录取信/拒信。而我觉得申请季应该是你这十几年人生的总和。这么说似乎有些功利之嫌——难道我这十几年光阴所干的事情全都是为了大学本科申请吗?但其实,你经历的所有,奋斗过的所有,都在申请中有所反映。之所以说申请季是一个让人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因为它能强迫你对自己做过的所有事作出总结,从中发现因果关系,发现自己究竟热爱什么。

而我对于自己的申请季有个狭义的定义——从高一开始。那时的我也站在出国、保送、高考的三岔路口,感到彷徨和无措。而我通过南外的平台参加了高一下美国圣路易斯大学附属高中一个学期的交流,这段经历帮我解决了这道我人生中遇到的最难的单选题。去美国我体会到的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具体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学生们不是坐在大教室里面听老师一个人高谈阔论,而是亲力参与到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更令我开心的是,当时与我同行的两个小伙伴最终也选择了出国这条路,也同时申请到了同一所大学。

  说起交流经历,就不得不谈一谈南外对于我中学六年的影响。当我还在拉小就读的时候,许多拉小升入南外的校友曾回母校给我们这帮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校友在我们当时看来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南外也是我们心目中中学教育的圣殿。曾经有一位学姐说:“在南外你永远都不能傲视群雄。”事实如此。南外人都各有所长,在这里你永远不能笃定地说你比另外一个人更优秀。哪怕到了高三,同学们在平常的谈话中也经常有这样的字眼:“哇!你竟然还会这个!真是深藏不露。”这便是南外给我提供的环境,让我身边充溢着许许多多精彩的人。申请也是一样,是一个及其强调个性的过程。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可复制,所以万能的藤校配方并不存在,唯有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

  我这一路走来,也有过许多焦虑。刚进高一的时候我看到周围同学们都积极投身于学生会竞选和各种受欢迎的选修课——模联,哈辩,各种竞赛。而我似乎仍坐在井底望着头顶的一方天,心中那种焦虑如魅影一般从未离开。我也曾经在高一参加过模联选修课,然而最初的选择与其说是真心喜欢,倒不如说是因为周围人的宣传。当我发现我不喜欢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兴趣,不再参加。就这样,当我仍旧徘徊在喜欢与不喜欢,参加与不参加的选择中,其他同学已经选定了方向。我当时没有考虑其他,只是觉得其他人都在参与这些活动,而我却仍试着跟随课堂上老师的步伐,或许我落伍了。平常我做的事,也顶多是有空就手执一画笔记录眼前的点点滴滴。到了高二,我便陆续听到同学们在各种活动中捷报频传,某某同学在模联中拿到了BD,在辩论比赛中拿到冠军,某某竞赛中拿到几等奖。于是我很天真地想,那么多同学都参加了这些活动,他们申请的简历上便可以多许多精彩的内容。后来,每每听到“活动”这二字,我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缺失,也渐渐地发展出一种“自卑”的情绪。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而我也想把这话说给所有的学弟学妹听。其他人在做什么不重要,不要一味去攀比、从众,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是最为重要的。

  申请季的最终结果比起这段时间的成长,其实并不特别重要。我曾经在CC上看到一个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美国学生说,他的面试官似乎并不对自己的母校抱有特别浓厚的感情。如果不加解释,这个面试官一定会被旁人认为是冷漠的,不懂感恩的。但是面试官自己却说,其实自己最终上了什么学校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如果你是一块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如果你本身就不是那块料,给你HYPoffer,你最后也不能成才。如果把申请季的收获与自己得到的几张录取通知划等号,那就大错特错了。许多张口就是HYPSM的同学,与其幻想自己能得到什么,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现在能做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听起来有一种宿命论的悲哀,但是这句话也有它本身的道理。许多时候,最终的命运是要靠一些不可控因素决定的,而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做好自己,把自己和目标的距离尽量缩短。申请季的成长,就在这延伸自己极限的过程中。

  最后我还是想引用曹起瞳学长的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你的申请季是成功的,我希望这不是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功;如果你觉得你的申请季是失败的,我向你保证这不是你人生中最大的失败。”KEEP CALM AND CARRY ON. 路的终点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不应错过一路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