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2011届毕业生在南航收获优秀毕业生荣誉

发布者:张伯远发布时间:2015-06-23浏览次数:1398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明故宫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典礼现场,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崔锐捷为11名优秀毕业生颁发“大学成就奖”,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11届毕业生袁琬欣和黄鸣阳喜获该项荣誉。该奖项是南航学子在本科阶段的校内最高荣誉,奖励毕业生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该年度11名获奖者是从四千余名毕业生中层层选拔而出,南外保送至南航的学子中有两人同时获得此荣誉实属第一次。

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崔锐捷为11名优秀毕业生颁发“大学成就奖”

周弋副校长与我校2011届毕业生袁琬欣、黄鸣阳合影

黄鸣阳个人简介

    黄鸣阳,男,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出生,2005年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2008年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理科实验班,2011年推免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5年推免为本校本专业研究生,现为航空宇航学院本科生。曾担任2014年青奥会火炬手、参与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新党员培训示范班学习、参加“长空”新概念无人机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国家首批百支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参与12项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国家级、4项航空特色基金)、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次)等6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和8项省级竞赛奖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入选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2013年江苏“好青年”百人榜、2013年江苏省三好学生、2012年江苏教育新闻奖一等奖,南航大学成就奖、2013年南航十大年度人物、2012年南航校长通令嘉奖等。

扎实学习---打好创新基础

    黄鸣阳从小就喜欢钻研些“新”东西:三天写了五十几页宫格排布模型,却发现早已有成型算法;用竹丝维修坏掉的电灯泡,却在第五次通电后被炸了一头碎片;把弹射弹头装上遥控飞机,却因无法飞起来而着急......他折腾着童年的各种物品,就为了找些“新玩法”。
上学后,黄鸣阳一下子喜欢上了各种竞赛,并有了自己的学习“小世界”---课间缠着老师问题目,午饭后召集同学挑书本错误,夜间翻父亲书柜找书看都成了钻研“新常态”。黄鸣阳凭着这股热情,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南京市第一名,并一路获得中学、大学、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

    2011年3月,还在高三的黄鸣阳提前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几位院士的授课让他收获不少:科技创新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想厚积薄发必须扎实基础。于是,他更是废寝忘食地学知识、做实验,有几次因为和同学讨论而没赶上校车,黄鸣阳不禁联想:民航界这么多机场调度都能做到有条有序,为何大学校车不能物尽其用呢?说干就干,他带着两位小伙伴收集大量乘车数据,创新了一套校车调度模型,并向校车队提出了建议。随后,黄鸣阳更是沉迷在数学模型中不可自拔,连续摘得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为今后的科技创新打下了基础。

青年自立---实现创新价值

    在稍显稚气的外表下,黄鸣阳显示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稳重。成年后,黄鸣阳就暗下决心要独立,要自己挣钱养自己。虽然家境不错,然而黄鸣阳却十分坚持:“还是得先学会自立。”学习之余,他做过很多工作。除了为企业做三维创新设计外,他还做过家教、足球与乒乓球教练等等。黄鸣阳在十八岁生日后一直坚持着自立自强。

    黄鸣阳积极开拓创新数学模型,先后指导团队构建无动力小车运行轨迹模型、水资源预警模型、经济评估模型……他无私地协助创新团队取得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国家一等奖。黄鸣阳希望利用所学所知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尝试着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和社会学教授交流后,他意识到:老龄化问题的缓解迫在眉睫,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知识水平,积极为政府措施建言献策。暑期,黄鸣阳带领团队,走进乡村调研村官,探访养老服务,对比不同的区域,完成《南京市江宁区养老保障体系差异化调研》等数篇论文,分析这座城市新区划下养老服务区域性差异。

实践航空---设计创新飞机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验室里,黄鸣阳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广泛阅读学习开拓了他的创新思维和眼界,先前各种折腾的“失败研究经历”提升了他对工程进展的预判能力。他在实验室里和研究生们一起工作,攻克“无人机”难关。在飞行器的研发过程中,黄鸣阳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亲力亲为。在这过程中,他也遭遇了很多次挫折,有一次他独自在实验室里熬了一整个通宵,不料第二天早上试飞中传动出了问题,烧坏电动机。黄鸣阳正是在这样一次次逆境中强大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构建了一架又一架新型的飞行器结构,并在充满碳纤等复合材料粉末的实验室里推动研究的进展。八个月后,黄鸣阳亲手研制了国内第一架可主动变体的扑翼飞行器,并成功遥控飞行,这件作品也入选了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他希望将仿生飞行器系统化完善,贡献给军事侦查、勘测、搜救等领域。

    两年里,黄鸣阳带领32位同学一口气做了12项大学生创新基金,其中4项国家级创新项目、4项航空特色基金。项目研究对象包括固定翼飞机、旋翼机、扑翼机等,项目创新点涉及总体设计、结构优化、动力装置、智能材料等多个方面。

    进入本科三年级,黄鸣阳和同学们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年代久远的宿舍楼房遮不住郁郁苍苍的梧桐树,年代久远的红砖瓦房也掩盖不住制作精良的实验设备,黄鸣 阳和队友们欣喜地投身飞行器设计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着新一轮的开发。他和十几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的“长空”新概念无人机科技创新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全国首批百支“小平科技团队”荣誉。几乎同一时刻,早已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黄鸣阳意识到:飞机起降环节是事故最高发阶段。他下定决心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积极查阅文献书籍后,黄鸣阳了解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聂宏教授是我国第一位大型飞机起落架设计方向的博士,他带领的团队承担大量国内外基金项目,不禁心驰神往。毛遂自荐后,刚刚升入大学本科三年级的黄鸣阳就已经和未来的研究生导师达成一致,并进入聂宏教授团队不断学习。渐渐地,他养成了这些习惯:每天必看论文,每个月制定自己的学习研究计划,每次走过停机坪时都会驻足良久仔细地观察起落架……2014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政策大幅度调整之时,黄鸣阳仅仅填报一个推免志愿后就用心钻研论文,并呼吁获得推免资格的四年级本科生们坚守与导师的承诺,用更多的时间创新科技。

    黄鸣阳在设计飞行器的过程中,将创新点拓展至更多科技领域。他和经管专业同学分析仿生飞行器在机场驱鸟中的运用,获得创业计划赛省级荣誉。炎炎夏日,许多高校因未给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导致了许多同学的不满,国内南方一些高校的大学生难免在网络上有一些过激的言行。黄鸣阳从一名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呼吁更多的青年开拓创新,用科技思维改善我们的生活进而能带动更多的人。他用自己的科技思维制造室内降温器。他用纱布、皮管和吊瓶组装了一套性价比极高的空调扇,并将原理以日志形式发布。短短一个月内,他的作品被清华大学官方微博等数万家网络平台转载,引发了酷暑中学习工作的青年人的思考,衍生出众多避暑的科技小发明像水床等。七月中旬,黄鸣阳的降温作品被中国新闻网《中国多地高温 民众避暑妙招迭出》一文收录,被300余家媒体报道。

知行合一---传播创新成果

    求学之路永无止境,黄鸣阳热衷于寻访学者请教科技,并在征得同意后将他们的创新成果展示给更多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科创的道路。在完成新闻的过程中,黄鸣阳精确每一个参数,在和专业老师确认后用语言书写,读给身边同学听,直到大家都能很清楚地理解后才进行发布。他书写的《南航大助力神九返回舱降落伞》《南京航大超声电机应用玉兔探月车》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一路走来,黄鸣阳见证了“神九”顺利返航,见证了“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也见证了一项项先进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书写这些科技新闻更加坚定了黄鸣阳投身科研的决心,他也收获江苏教育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成为全江苏连续获此殊荣的唯一大学生。

    2014年7月,黄鸣阳在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新党员培训示范班期间,他和89所高校的89名大学生新党员代表一同学习,交流专业。培训示范班毕业典礼上,黄鸣阳分国家科技、大学科研、学生创新三个方面做了报告,展示出一名航空学子应有的精神风貌。
2014年8月,南京迎来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黄鸣阳担任火炬手,将青奥会圣火传递给开闭幕式总作曲卞留念。黄鸣阳提出的“创新无人机带着砳砳游南京”想法广受欢迎,并被青奥官网报道为“青年发明家”。

    江苏“好青年”百人榜颁奖典礼上,黄鸣阳作为全省唯一“最具创新精神”好青年代表上台分享科技经历,他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新概念无人飞行器,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做科学研究之余设计的三款在售3D打印手机壳,介绍灵感的由来、设计的优化和生产方式的选择。
江苏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黄鸣阳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呼吁更多青年学子们勇于发现身边的创新点,并用亲身实践去实现这些创新想法。

    南外人有着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感谢南外母校六年的培养,黄鸣阳正是满怀建设祖国大飞机事业的抱负,走上科研征程。实现航空梦想的道路犹如飞机起航,升上更高的空需要更强劲的动力。痴迷于科技创新的黄鸣阳,渴望云层之上更美的风景,他会不断充实知识,汲取飞机灵感,设计出更多好的作品,在实践创新、传播创新的天空翱翔,收获并分享苍穹之巅的风光。 

袁琬欣个人简介

    袁琬欣,女,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出生,南京外国语学校2011届毕业生,南京外国语学校2011届毕业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11级本科生,曾任校学生会主席、曾参与全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七期培训、2014年APEC女性领袖峰会(全国20人之一)、曾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媒体中心先进个人、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优秀志愿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年度人物、校优秀共产党员、校长特别嘉奖之精英奖、校长特别嘉奖之担当奖、校十大杰出青年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特别奖学金之金城奖学金。

做更好的自己

    高三下学期,她保送进入南京航空航空航天大学,提前进入南航学习让她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那时的她,暗自许下决心,希望能在大学里勇敢地尝试、勇敢地挑战自己,让自己能够对他人、对校园、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四年的汗水与努力,见证着她的收获与成长。

乐于学习 刻苦钻研

    入学考试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培优班。为了保证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她坚持每晚上自习,已经习惯了在楼管大叔的一遍遍催促中才离开;准备科创竞赛时,常常看着电脑上一大堆繁琐的专业名词眼睛都花了,又咬咬牙继续坚持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从四级638分、六级567分到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从大一时开始接触科创项目、自学大三的专业课,到大三参加“创青春”公益创业赛自学经济管理的知识;从校级节能减排大赛获奖到进入全球“空中客车”航空创意竞赛百强;从校级重点创新基金项目主持人到获得本硕连读资格加入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而她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勤于奉献 帮助同学

    学习之余,她也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大学四年里,她始终奉献在学生工作岗位。从团支书到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从自动化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到竞选成为校学生会主席,为了心中的一份热爱,她坚持了下来。作为全校历史上第一位工科女主席,她积极组织爱心募捐活动,为河南、西藏等地的贫困学生募集善款15.6万元;她还首创性地提出了学生会国际化、双语化的发展模式,给留学生小伙伴们提供参与学生会工作的平台与机会;无论是在“学雷锋日”亲自带领留学生们前往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受到校内外媒体广泛关注,还是倡导私人定制的“一对一”学业辅导活动“学习者联盟”获得学校上千名同学的参与和支持,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会的服务越来越真正地走入同学们心中。

勇于担当 关注社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在校园里有所学习、有所奉献之外,更应该对这个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初一时,她就开始参与志愿工作,进入大学之后,她也没有停止实践的脚步。从最开始的爱德基金会义工、校庆中学校长接待大使,到大二时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支教团——“支点人生”支教团总团长,组织130名团员前往8个地区开展支教活动,累积受益学生1300余人,团队获评江苏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再到走上国际舞台的亚青会、青奥会志愿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大三时,作为青奥会筹办志愿者,没课的时候她都要辗转几十站的公交从江宁跨越大半个南京城来到青奥组委会,整整九个月来,她唯一的工作就是翻译青奥会英文版《媒体指南》,比起在开闭幕式工作的小伙伴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世界冠军,她的工作就显得枯燥也无聊的多,但她依然以最严谨认真地态度作为唯一一名在校大学生,圆满完成了翻译任务。

    也正是这些付出,让她能够走向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在大三的暑假里,她作为全校唯一的学生代表参与全国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前往河南兰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锻炼,实地考察走访并形成上万字的调研报告《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下的农业产业园发展思考——以河南兰考大宋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她还作为江苏省的学生代表参与“两岸学生未来领袖圆桌会议”,与台湾的学生代表探讨两岸学生会工作差异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全国20个女大学生代表之一去北京参加2014年APEC女性领袖峰会,和大家分享她的志愿故事。

    感谢在南外六年的学习生活,让她能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英语特长、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经历成为她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让她在大学里能够脱颖而出。爱学习、爱奉献、爱公益、爱生活,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她希望去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