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特中寻找关联--南京外国语学校 高三(5)班 曹起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14浏览次数:3993


 

个人小档案
姓 名:   曹起曈
毕业小学:芳草园小学
毕业初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毕业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录取大学:美国 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考试成绩:
SAT I 单次2390分/拼分2400分(满分2400分)
托福117分(满分120分)
SAT II 数学800分,化学800分,文学740分(满分皆为800分)
所获奖项(2013下半年至今):
2013年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誉提名
2014年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最佳解题奖、一等奖
2013年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最佳解题奖、一等奖
2013年“《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全国第27名(共2200人参加,前100名中唯一中学生)
2013年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东部赛区二等奖
2013年美国Scholastic艺术及写作竞赛密苏里堪萨斯地区银奖(唯一非美国学生)
兴趣爱好:平面设计、旅游
毕业赠言:心之所向者,成败毋为绊
 
主见强烈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曹起曈并没有在英语方面遇到任何障碍。他在小学阶段凭着自己的兴趣阅读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英文原文,初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纽约客》杂志,从此便成为了该杂志的忠实读者。不论是在高一担任初中小辅导员时,还是校报约稿时,每当被问起学习英语的“诀窍”,他总是推荐同学们从杂志开始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我很幸运,一开始就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书籍,但如果书的内容本身不合胃口,很容易对英语阅读产生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相较而言,杂志报道篇幅相对短小,但内容包罗万象,非常适合初学者。”可见,即使是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他在学习外语方面也颇有自己的主见。
 
他的这种主见,在他对待美各项标准化考试的方式上显得更为突出。美国大学通常要求申请者参加SAT、托福和SAT II三项考试。与其他人不同,曹起曈从一开始就坚持不参加任何考试辅导班,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自己英语水平的绝对自信,另一方面也为家里省下了不小的开支。在SAT考试中,他轻松取得了满分2400分中的2390分,这在每年的一百多万考生中仅有500余人能够做到。
除了反映在考试之中,他的英语能力也受到了母语者的多方面肯定。美国权威词典《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的主席还特地向其赠书并题词感谢其贡献。
 
跨越中西
由于曹起曈的中考成绩名列南外男生第一,他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圣路易斯高中交流的机会。在那里,他对东西方的种种相似与不同之处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认识也最终促成他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赴美交流期间,他在语文课上学习莎士比亚之余,还在交流学校的文学杂志中发表了自己创作的十四行诗,也从此喜欢上了英语诗歌。但他发现,普通美国人对汉语诗歌的理解并不全面,而很多中国人对英语诗歌的欣赏和理解也有所偏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英语、汉语诗歌的常见格律并不相同。因此,他尝试将两者相结合,创作了一组类似十四行诗的诗歌,但每行只有4个音节,表现了中国古诗的韵味。事实证明,美国读者非常欣赏这样的创新形式,他也凭此获得了美国的写作奖项。
回国后,他主动教授了语文课本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分析了中文翻译中没有体现出的修辞手法,也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对莎士比亚和英语文学的理解。该课程在多个班级受到好评。曹起曈善于在东西文化间寻找关联,这样的精神正是南外“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典型体现。
 
语言热爱
    曹起曈一直喜爱语言学。从初中起,他就开始阅读影印的语言学理论著作,并乐在其中。一个暑假,在随意浏览维基百科时,曹起曈发现了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这项活动。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在中学生群体中普及语言学的好机会。该竞赛引进中国后,他立刻与组委会取得了联系,并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站对其进行了宣传。互联网的力量超出了他的想像。短短几个月中,他关于语言学竞赛的博文和图片浏览量急速上升。到后来,一张试题图片发布一天时间内,可能就可以吸引成百上千次点击。
    在线下,他也通过举办语言学社社团活动扩大语言学竞赛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此外,他目前已在包括清华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一些高校举办了微讲座,介绍语言学的应用以及语言学竞赛的意义。
    去年,他担任中国国家队队长,赴英国参加了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在比赛中结交了近20个国家的好友。当问到他为何如此喜欢语言学时,他说,语言学可以建立联系:理论语言学通过结构普遍性建立了各语言之间的联系,语言学和其他学科交流合作,建立了各种实用的联系;语言学也让他和向他一样的各国伙伴建立了联系。如今,作为南外历史上首个担任正式教职的在校学生,曹起曈也希望将这种联系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让更过人通过其语言学选修课了解这门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