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航 -- 南外高三(1)班 陈思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14浏览次数:5972


 

个人小档案
姓 名:   陈思齐
毕业小学:南京市渊声巷小学
毕业初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毕业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录取大学: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斯坦福大学
曾获奖项:
2013年全美高中数学竞赛(ARML)中国代表队队员,国际组冠军,个人高分选手
2013年第六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东部赛区一等奖,入围全球总决赛
2012、2013年 USAMO Qualification & Distinguished Honor Roll
2013加拿大Hypatia金奖
201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一等奖
2013年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银牌
2012年江苏省奥林匹克数学夏令营一等奖
2012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会学习部长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优秀学生干部
兴趣爱好: 电影、羽毛球、模型、数独
毕业赠言: Be true to yourself.
 
数学之思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了数学。这份喜欢的源头来自于我被数学内在的逻辑性深深吸引。小学接触的数学,不论是课内课程还是课外的奥数,所有的题目往往都会有一个最优解,而通过尝试最终找到最优解的过程对于一个微微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来说是一件极其有成就感的事情。随着我对数学兴趣的发展,我发现数学的美还在于它深深镶嵌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用概率论帮助女生找到Mr. Right,这些都让人眼前一亮。这大概是数学展示给我的另外一面。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在美国的暑期学校项目里重新认识了数学。以前接触的数学毕竟还是以竞赛为主,我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定理去解决非常复杂的奥数题,却并不能够保证真正理解每一道定理的由来。而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学会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基础的开始,思考每一条定理的缘由。很多在小学生看来是天经地义的等式都被画上了一个个问号,为什么0不能等于1 ?为什么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正是在最为严格的证明下,我们在离开夏校的时候学到了的竞赛时并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从最基础的定义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数论系统。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要搭建起数学的琼楼玉宇,我们就要做到踏实缜密地搭建起它的一砖一瓦。
 
数学之用
    高中阶段让我感触最深的经历之一是我有机会用数学的模型来分析社会问题,这种数学和社会科学的奇妙结合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暑假时,我们注意到了“二胎政策”。在南京人口已经超越八百万的今天,生二胎真的能够缓解老龄化,还是只能让南京变得更加拥挤?二胎政策从人口学角度看是否是科学合理的?我和两位同样感兴趣的同学初步定下了这个课题。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困难,例如南京人口区别于全国人口的很大一点就是它的流动性,因此全国的报告并不能被完全参考,加上我们三个人都是第一次尝试数学建模,面临很多选择:使用A模型还是B模型?拟合函数用什么函数最为合适?而当我们尝试模拟新政策带来的影响时,我发现这不再是一个纯数学问题,而是和很多社会因素相互交织,所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当最后通过数学对政策带来的潜在影响作出判断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数学和社会科学的交融,和青年学者应该具备的社会意识
 
数学之外
    除了数学,我的另一个主要活动是担任学生会的学习部长。我在学生会竞选中得到了很多历练:自己设计海报、制作视频、展示个人特色、增大影响力。然而,和大学申请一样,竞选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地开始着手学生会日常工作才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也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学习部长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校刊的策划、编辑和销售。我在任期里制作了南外50周年校庆特刊,并融入了很多新颖的想法和设计。然而因为是第一次出杂志,我也历经了时间统筹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挑战,试图在理想主义和现实条件下作平衡。我还记得和美编一起排版到凌晨的场景,亦或是制版前的最后一次校对。校刊终于在篝火晚会前一天到达了校园,销售按照原计划进行,结果也很完美,我们一共售出了800+本校刊,破了校刊销售记录。编写校刊的经历给我带来的是真正的感动:坚持信念、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