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晨会

发布者:余俊发布时间:2014-12-25浏览次数:1017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齐)
我是高一八班的叶申融,
我是高一八班的李鹿晞,今天的晨会由我们为大家主持
叶:让我来考考你,你发现最近校园里多了许多外国朋友吗?
李:是啊是啊,看他们穿着南外的校服,穿梭于食堂和图书馆之间,大概是国际部的学生吧。
叶:这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吧。他们可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生呀。作为面向世界的南外,我们每年都迎接来自四海八方的外国朋友进行文化交流。
李:那你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在南外又有什么样的体验吗?
叶: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李:子曾经曰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热情的南外人,怎么能不对客人有所了解呢?
那下面,有请有幸成为交流生接待住家的朱雨桐同学来谈一谈她接待澳大利亚同学的感受与经验。

欢迎她和来之澳大利亚的交流生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五班的朱雨桐今天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接待交流生的经历。
住在我家的交流生名叫Kate,来自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那是一个年最低温度都是15℃的温暖城市,南京零下4℃的低温显然让他有些不适应。不过,她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并融入了我们的家庭。为了表示欢迎,我送给了他一个来自中国的小礼物——九连环。本以为可以难住他好几天,可谁知他只研究了一个下午,就得意洋洋的拿着已经解开九连环向我炫耀了。这个我初学时也不曾有过记录让我不禁感叹他的自主钻研能力。其实,在日常生活中,Kate也在不经意中展现着她的这种能力。就拿我和她包饺子的经历来说吧,刚开始我和他的饺子都只停留在只要不漏就万事大吉的阶段。我们软趴趴的饺子在大人们圆滚滚的饺子堆中,显得十分显眼。Kate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开始改进自己包饺子的方法,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我妈妈包饺子的每一个细节,在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失败后,没有指导的情况下,竟也终于他成功地包出了第一个圆滚滚的饺子。而至于我的饺子,相比之下,可谓惨不忍睹
以上两件事虽小,却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巨大差异。Kate告诉我,他们在澳大利亚每天九点上课,两点半放学,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与Kate那里相比,我们的想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套路,这让我们变得无法打破思维定势,缺乏一定的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得到答案常常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在与Kate交谈时,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时甚至会让我自惭形秽。从他的身上,我想我学会了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创新精神,这种对外界事物始终充满好奇并且愿意自己用心去感受,理解,探索的精神正是现在的我们所缺乏的东西。其实,从日常学习中我们也可以试着去培养自己的探索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老师上课不好玩就觉得这门学科很无聊,更不能因为一两次考试失利就觉得自己不适合这门学科。现在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是为了让我们在以后寻找真理的大门时,可以多一些能够依靠的东西。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独立探索的能力,就一定可以披荆斩棘,推开那扇通往真理的大门,感受到哪门学科真正的美丽。(Kate与我之间如此巨大的差距,引起了我的思考)
Kate来过中国两次,就喜欢包饺子,同样喜欢中国的美食,我们常常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校园生活,从他的交流中我既锻炼了口语又感受了外国的思想文化,总而言之,外国交换生在我家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谢谢大家。
 
叶:谢谢朱雨桐同学的发言
李:即使是短期的一起生活,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文化,想必都会是交流间的困难。
是的,但我想这样的接待活动其实是一次相互适应的过程。不仅仅是外国友人入乡随俗,更应是我们不断地接受和适应外国的文化。也希望接待家庭们和交流生们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叶:其实,作为有世界胸怀的南外人,我们不仅有机会接待外国同学,更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出国的留学项目中。
李:那是。在美、法、英、德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南外的友好学校,很多同学都抓住了机会,体验了一把在外国学校的学习生活。
叶:在哪里,他们不仅锻炼了语言水平,体验了异域文化,同时也学会了独立,沟通和坚强。

下面,就有请谢春阳学长来谈谈他在美国交流一年时获得的经验与感受,大家欢迎。

时间就像一条长河,用它无尽的从容将一切事物打磨成一个个光滑的卵石。高一下学期在美国交换的五个月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历史。刚来到美国的情景还犹然在目,很快又将有下一届南外学子赴美交流。
而在这条时间长河旁漫步,我捞上两块斑斓的卵石,也就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块石头是学校与家庭。
在学校里,只有英语和数学是必修课,除此之外,学生们可以选一两门科学,一门外语,再加上一两门电脑、绘画和环境科学等各种选修课。如果想要轻松一些,还可以少选一门课,每天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社团活动或者在图书馆自习。但这里的功课也并不轻松。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测验,再加上各种论文,忙起来的时候也会略有些压力。另外一点不同之处是这里的成绩登记全部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个叫PowerSchool的信息系统中看到每次作业和考试的成绩,你就可以自己算出为了拿到A+,下次考试必须考到多少分,很方便学习时间的规划和安排。
 
在家里,他们的作息安排和生活习惯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我很快就适应了过来。如果要说最大的不同,那大概就是饮食了。幸好我的住家妈妈厨艺很好,每天都能吃到花样繁多的晚餐,从猪排,牛排,到猪肋骨,意大利面,样样都有,但如果想要吃到正宗的中国菜就困难多了,我们也就只有在几次和中国人的聚会上才难得大饱口福。
 
另一块卵石是宗教与科学。我们去交流的学校是一所天主教耶稣会学校,因此早晨和下午的祷告也就成了例行的仪式,每天还有3分钟时间,所有人都要停下手中的事情,静静思考一天的所得所失。我的一个住家每天吃晚饭之前都会带我祷告,我还记得他们说得最多的一段,Prayer for Generosity.
 
Lord, teach me to be generous.
Teach me to serve you as you deserve:
to give and not to count the cost,
to fight and not to heed the wounds,
to toil and not to seek for rest,
to labor and not to ask for reward,
save that of knowing that I do your will.
 
虽然我并不信奉天主教,但我也同样感受到了宗教使人变得安宁和平和的神奇力量。
纵然那是天主教学校,但学生们也一样也学习物理和化学等科学,体系和内容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初来乍到时,我真的很惊讶,宗教和科学,在我的印象中水火不相容的两样东西,竟然可以如此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后来我渐渐明白,他们的宗教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信仰和寄托,而非坚信的真理。因此,宗教是生活上的指导,科学是学习和研究上的信条,二者完全可以做到相辅相成。
 
学校与家庭,宗教与科学,当我把这两块卵石再抛回时间的河中,它们便和其他千千万万卵石一起,连成了我那五个月的无数回忆,其中有欣喜,也有难过,有挫折,也有成功。
而现在,我只是静静地看着这记忆随着时间从我身旁慢慢流走。当它下一次流回到我身边,或许里面还会添上一份淡淡的怀念吧。
叶:谢谢谢春阳学长精彩的发言。
李::对了叶申融,你不也刚刚结束为期半学期的赴法交流吗?你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叶:是的,作为法班的一员,我也有幸参加了去法国斯特拉斯堡jean strum的交流活动。住在法国同学的家里,与法国同学一起上课、考试,让我真是受益匪浅。
李:怎么收益匪浅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叶:哎呀,可以说的实在是太多了,从衣食住行到学习生活,都让我耳目一新。我们都与住家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
李:现在,四位法国同学也同样地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我们学校,与他们的中国笔友住在一起,穿着和我们一样的校服,真正地体验中国文化,感受南外氛围
叶:下面,有请四位法国同学以及两位参与此次交流活动的同学上台来,与大家分享他们对交流活动的看法

李:大家欢迎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八班的戴诗雨。
我是来自高一八班的李若仪。今天由我们来谈一谈去法国交流三个月的感受和体会。
在网上我们时不时地能见到几条“国外的数学是多么多么简单”“国外高中生的水平还不如我们初中”之类的消息。有些人信以为真,借此来抨击国内的教育制度;有些人不屑一顾,对此嗤之以鼻。这不禁让我们多了几分好奇——外国人的学习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是在八月底到达斯特拉斯堡的,恰好赶上了开学前的准备阶段。那段时间,我们的同学大部分都在挑灯夜战赶作业的时候,他们却只是准备好了上课需要用的书本、文具,就和小伙伴一起去享受最后的假期了。你也许会问,他们没有作业要做吗?有自然是的,但并不多。不仅是假期,平时的作业量与我们比起来也的确是不值一提。某些工作日下午,住家妹子甚至有空和我一起泡杯茶,看两部电影呢。
没有了大量的作业,他们又是靠什么来巩固所学知识的呢?我认为,是靠引起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没有学习有机化学却一样会去了解原子结构,没有学习生物化学却一样在观察细胞繁殖,没有学习爱因斯坦相对论甚至牛顿三定律却一样在计算一颗超新星与地球的距离。他们的老师几乎不教授任何一个公式,而是让他们在不了解原理的情况下先去观察物理化学生物中那些炫丽或奇异的现象,以此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样,这也使他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与活跃,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个性而灵活。
但是那里的教学制度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上太过散漫以至于有些吵闹、每门课学的东西有些杂乱而不够深入、注重于学生的兴趣导致有人偏科严重……不同的教育制度有着不同的优点,相应地也会带来不同的问题与缺陷。与其无谓地羡慕或是抱怨,不如在现有的制度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路。
说到教育方式的不同,那里学生的课表也很值得一提。虽然在同一个班中,但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课表。我曾和同行的同学讨论过“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分班级”这样的问题,这种不同带给我们的是新奇,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意味着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就像我们的交换生,他们都是因为对汉语、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才选择了汉语课,才来到了中国。下面有请我们的法国交换生朋友来讲几句w
 
李:感谢他们的发言。祝法国交流生们在南外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叶:由此可见,出国交流不仅仅是出国旅游。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那微妙的文化差异,感受文化碰撞的火花。
李:出国交流不仅仅是体验生活,更是带着一份责任与自信,学会自我管理,开阔眼界,自我升华。
生活在南外这个大家庭,有足够多的机会给每一个同学这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叶:在座的同学们,如果你们有一天也踏出国门,留学他国,希望你们能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珍惜这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