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四学生被斯坦福录取

发布者:余俊发布时间:2014-04-18浏览次数:7778

金陵晚报记者 郝也 2014年4月1日

  曹起曈南外首个开选修课的在校生

  从上学期起,每周五下午3点40分,“曹同学”就变身“曹老师”,给同学上“语言学”选修课。一下午两节课90分钟,曹起曈要认真准备2-3天。他的课程安排是一学年20次,共40节课。

  开这门选修课,曹起曈是主动向学校申请的。“语言学”是陌生领域,南外没有现成师资,曹起曈说“我来上”。学校不仅全力支持他开课,还给曹起曈开课时费。

  不要质疑曹起曈的开课能力,他对语言学的关注是从小学开始的。小学时他就做了简体字与繁体字电脑转化方法的比较与研究,在六年级获得科学小论文一等奖。

  从初中起,他就开始阅读影印的语言学理论著作,并乐在其中。他通过举办语言学社团活动扩大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此外,他目前已在包括清华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一些高校举办了微讲座,介绍语言学的应用以及语言学竞赛的意义。

  由于曹起曈的中考成绩名列南外男生第一,他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圣路易斯高中交流的机会。赴美交流期间,学习莎士比亚之余,还发表了自己创作的十四行诗,也从此喜欢上了英语诗歌。他尝试将汉语和英语相结合,创作了一组类似十四行诗的诗歌,但每行只有4个音节,表现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并因此获得了美国的写作奖项。

  “语言学,是探索人类语言的基本规律。”曹起曈参加常规SAT、托福考试,都觉得“没什么难度”,他接着挑战了非母语学生不敢报名的SAT“英语文学”考试,所考内容是古典英语,相当于汉语中的文言。满分800分,他考了740分,这个成绩能排到考试学生的前10%。

  去年,他担任中国国家队队长,赴英国参加了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比赛中结交了近20个国家的好友。更令他自豪的是:“我教的学生也在比赛中获奖了!”

  楼嘉钰左手玩数学,右手写小说

  楼嘉钰的自我定位是“竞赛为表,文青为核”。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竞赛女”。爱睡懒觉,与题海战术“八字不合”,楼嘉钰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她更注重高效,关注数学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同时她也爱文学,在香港大公报上多次发表散文,在《最小说》杂志上也发表过小说。

  “高二暑假,我参加了位于波士顿大学的PROMYS数学夏令营。作为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我沉浸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氛围中:创意,玩数学。第一天的作业中,有一道思考题是:请证明0和1中间没有整数。这些定理环环相扣,仿佛是在玩一个侦探游戏。

  作为一个近乎痴迷的小说爱好者,常常有这样的问题盘旋在脑子里:为什么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人时会有突如其来的思维断裂,竟使得谋杀变为"美妙的"?在命运的不公面前,究竟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抑或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选择?为什么《梦游者》的结构与音乐复调如此神似,文学与艺术之间是否有共通性?当我回首过去,我觉得这样的思考给予了我很多。” —楼嘉钰

  胡雨婷给大学生培训英文辩论技巧

  胡雨婷一说话就流露出成熟与自信。从上高中起接触英语辩论,胡雨婷经历了从辩手到培训师、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她和伙伴们一起走到全国各地,做英语辩论的“义务培训师”,她的学生不仅有高中生,也包括一些大学生。

  “英语辩论大大锻炼了我的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更深远地塑造了我的价值观。记得远赴国外比赛时,看到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辩手,有机会在场上和场下交流对政治、经济、哲学议题的看法,我发现了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在价值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也促使我反思了在学术研究和生活中理性思考、减少偏见的重要性。

  辩论赋予了我更深广的格局,也让我在比赛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南外"世界胸怀"这一理念的题中之义。这些思考也被反映在了我的申请材料中,也许从辩论中得到的领悟也是打动招生官的一个亮点。”—胡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