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活动帝”卫恪锐被芝加哥大学相中

发布者:余俊发布时间:2013-04-26浏览次数:2235

    

        被美国名校录取的不一定是竞赛里屡屡获奖的“学霸”。南外高三男生卫恪锐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了这一原则。作为南外学生会的外联部长,卫恪锐在各项社会活动中投入了绝大部分的精力,未来商业领袖峰会、高中生创意峰会里都留下了他活跃的身影。但学有余力的他却依然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南外保持班级前十名的好成绩,并在今年4月份成功被全美排名第四的芝加哥大学录取。



  姓名:卫恪锐
  ◎年龄:18
  ◎班级:南京外国语学校
  高三(3)班
  ◎爱好:写作、辩论、吉他、篮球、
  ◎曾获奖项:
  2012美国高中数学竞赛优异奖,并获得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资格
  2012 JA社会创新挑战赛(中国赛区)最佳合作团队奖
  2012 Micro Biz全国高中生未来商业领袖峰会最佳产品研发公司奖
  2012第二届全国高中生英语辩论赛最佳风采奖
  2012第五届南京市校模拟联合国大会杰出代表奖
  2012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学生学习报赛区)二等奖
  2011 To Be Project全国优秀高中生创意峰会最佳社会服务项目奖
  2011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


从小“散养”,不当“学霸”


  卫恪锐的成长经历在不少忙碌于各种辅导班的学生和家长看来似乎有些“奇葩”,卫爸爸卫妈妈从不强迫孩子穿梭于各种兴趣班,而是彻底的“散养”。“很多同龄的孩子还坐在钢琴边挣扎的岁月,我则是饶有兴致地每周去参加儿童话剧表演,甚至阴差阳错地学了几个月的芭蕾舞。”卫恪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小时候妈妈每天接我回家的时候,都会有几个同伴粘着不放我回家,向我妈妈‘哭诉’我的各种‘小破坏’。直到我妈佯装教育我一通以后,他们才心满意足地走开。”
  从小的“散养”让卫恪锐形成了爱说爱笑的外向性格,并将这股与众不同的气质一直保持到了高中。高一时,他获得了南外公派全奖赴美国Saint Louis University High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段经历不仅让他体验了西方开放、流动的高中教育,更是一个对于异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绝佳机会。“我抓住一切机会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决不把自己当做‘客人’。在学习的闲暇时光,我也会和住家探讨中西文化的共性与区别。”卫恪锐告诉记者。甚至在全美第一所高中孔子学堂在圣路易斯成立时,为了回答住家以及很多同学的问题,卫恪锐特地搬来《论语》和《圣经》进行比较阅读,并且和美国同学们讨论两者对于社会道德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交流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出国学习的梦想,也让我的心态更平和,性格更开朗。”卫恪锐这样总结道。


  是南外的“活动狂人”


  南外历来重视素质教育,而卫恪锐的身影在各项活动中出现的频次着实是有点高:“当选南外外联部长后,为了让社团活动真正深入高中生活,我和搭档在原有校内社团联盟工作的基础上,经和南京几大高中负责老师进行了耐心协商,成立了南京市高中生社团联盟。”外联部长卫恪锐有着自己的“野心”,他和各校负责人一起主办了全市范围的社团峰会,推动高中社团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同时,本着对于盲校学子们的关爱,卫恪锐和南外中英班的几位同学们,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联系盲校的老师,在东南大学榴园礼堂举办了一场跨校的社团慈善义演,筹集到几千元善款。如今,社团联盟的工作被很好地传承,各大高中也已经定期举办峰会,共享举办社团活动的资源与心得,为他繁忙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锐不可当,舍我其谁’,我用行动履行了竞选承诺。”卫恪锐说。
  在南外,我和同学们有很多参加校内外活动的机会。”卫恪锐历数着自己组织或是参与过的活动:完全由学生发起并主办的全国高中生英语辩论赛,让他意识到肩上沉甸甸的道德责任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问题;JA社会创新挑战赛,让他主动去观察之前没有思考过的社会现象,并着力寻找解决的方案;Micro Biz商业挑战赛,则用模拟的环境让卫恪锐提前感受到了在残酷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易。


  美国名校看中他的活动能力

  作为南外的“活动狂人”感知社会和提升自我的同时,卫恪锐的功课竟然一点都没有落下,在班里稳稳地排进了前10名。甚至在申请芝加哥大学时,还将自己在南外参加过的活动写进了申请文字中。“作为南京人,我也特别期待青奥会的到来,和同学一起拍摄了一条关于青奥会的宣传片,参加了高中生创意峰会。”这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成为了卫恪锐申请材料中的亮点之一,他也成功被全美排名第四的芝加哥大学一眼相中。
  “我不是学霸,只是喜欢在参加各种活动的体验里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闲暇时,卫恪锐最大的爱好便是写作,“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经常阅读各式散文,很欣赏各种文字的魅力。渐渐地,我有了记录生活中难忘点滴的习惯,写周记让我抛开那些琐碎的烦恼,去学会珍惜身边的快乐和感动。”作为南外校报的常客,卫恪锐逐渐整理了曾经一时兴起所撰写的各种文章,并试图投稿。公开发表几篇作品后,还成为了中国青年作家学会的一员。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